第(2/3)頁 朱由校則繼續說道:“朕已通過免天下田賦,讓務農者增收,但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工人增收,如此大明之生產者中,無論工農或皆有得!” …… 畢自嚴等奉了朱由校的命因此開始籌辦新的官營產業,一種不同于相比于以前的官營產業,而要把盈利用于職工身上,建立更全面的配套體系。 而與此同時,朱由校下達的永久免除天下田賦的詔令也已陸續為天下人所知。 這道詔令如一顆巨石落入水中一樣,自然在民間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歷史上倒是出現過“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政令,但沒玩成功。 但此刻的大明要關內的耕作者不再納糧。 百姓們自然因此歡呼不已。 饒是地主們也因此歡喜不已。 “這真是皇恩浩蕩呀!” “是啊!皇恩浩蕩!” “饒是漢文帝、唐太宗,也未敢如此做也!” …… 許多士民因此不由得望北而叩。 不過,朱由校免天下田賦的事,倒是讓記史的翰林官犯了難。 因為他如果把這詔令記下來的話,無疑就是在告訴后人,他這么一位嚴酷的暴君,居然做了比古往今來所有仁君賢主都未做到的仁政。 這實在是太打儒家的臉了! “這可如何是好!此政一記,后世之君,怎好再信‘寬仁’二字可濟民也!” 翰林史館侍讀學士楊所修就因此對侍講學士李藩說了起來,且面露難色。 李藩則思忖片刻后,笑道:“笑話,吾皇本就是寬仁之君!自三皇五帝以來,便無仁德在其上之君!先不說其,其。” 李藩話到這里,另一翰林學生賈純就問道:“其什么?” “其……” 李藩努力想著被自己一直視為暴君的當今皇帝到底有什么仁德的事,想了半日后,才道:“其禁止溺嬰一事,可見其仁,應當記于史冊之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