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朱由校讓東廠在七皇子進京后,就對和七皇子頻繁接觸的大臣進行嚴密調查。 “內臣遵旨!” 韓贊周聽后頗為詫異。 他沒想到自己皇爺還準備了這一手,心想也不知道會有多少大臣因此被算計進去。 “你們內廠也要嚴密監督東廠在監督七皇子與哪些大臣交結方面的調查情況,旦有東廠的人也參與,立即匯報給朕!” 除了向東廠下令外,朱由校還對內廠提督王承恩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內臣遵旨!” 王承恩也同樣感到意外,而沒想到皇帝陛下還準備著這一招,竟想通過皇七子,主動去尋找出心思不正的官員。 王承恩不得不承認自己這位陛下是真的心機深沉。 自己一直以來不對其耍心眼無疑是最正確的。 因為自己這位皇爺是真的跟世宗一樣,哪怕自己的兒子也在自己的算計之中。 …… “利國公,以學生所見,東廠、內廠其實沒有存在的必要,治國者,不應相猜相疑,而應當互相信任,父皇英明,自然可明斷是非,知道東廠、內廠所奏的事里,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但后世之君,未必有此明!甚至影響司法之公正。故以學生之見,父皇千秋百代之后,繼位之君,首先要做的,就是廢除這二廠!” 二皇子朱慈燦在送朱燮元的路上,因聊到將來朝政當如何走,也就對朱燮元說起內心的想法。 朱燮元聽后也不好直接表態。 因為作為輔臣的他,知道自己致仕后,要想以后的日子過的安寧,那就不能再攪合到政治里去。 所以,朱燮元只回道:“殿下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不過,這東廠、內廠,設有設的好,不設也有不設的好。” 朱燮元這樣說等于沒說。 而朱慈燦聽朱燮元如此說后,頗為失望和尷尬。 他本以為朱燮元這種屬于士大夫階層的人,會支持自己這種還司法調查權于文官集團的行為,會讓朱燮元很贊同的。 但他沒想到朱燮元會如此謹慎,并不愿意讓人輕易知道自己的政治態度。 而也因此,朱慈燦無法通過朱燮元知道朱由校的政治態度。 “殿下所見英明!不僅僅是東廠、內廠沒有存在的必要,西廠也沒有必要,這三廠再加上錦衣、羽林二衛,使君臣之間,無半點信任!臣視君如閻王,既畏又恨,而君擇視臣如賊,既防又猜,這樣一直下去的話,想讓士大夫一直忠于本朝宗社,豈不難乎?” 與朱慈燦一同送朱燮元遷居播州的禮部右侍郎陳偉崧倒是積極附和起來。 陳偉崧因此在這時候問著朱慈燦:“不知利國公和殿下對時下朝廷欲分遷江南大族于印度之事怎么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