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父皇和政事堂的輔臣們怎么會允許這樣的政令推行!” “聽聽這一路的哭聲,真正是聞著落淚,見者傷心!” “這些武弁也是粗魯?shù)煤埽 ? 皇次子朱慈燦因護送朱燮元一族遷居播州,也就在蘇州閶門處登船時,看見了其他蘇州大族被強行遷移去印度的場面,而因此在朱燮元和何偉崧面前說了起來。 “陛下和朝中那些阿諛奉承的大臣哪里看得見這些。” “但被遷走的縉紳文士被武弁如此粗魯對待,也著實過分,真正是使斯文掃地!” “天啟朝雖國力強盛,但也造成了武夫崛起,而以致于文臣士大夫從此難以與君王共治天下!其表現(xiàn)在二: 一是五軍都督府下面的樞密院操控了武官選用與升遷之列; 二是各縣治安皆由武官負責,地方士紳皆被武官管束!” “也因此,以往之朝,是以文抑武,現(xiàn)在是中央文武制衡,地方以武抑文!” 何偉崧說道。 “利國公可覺得任由武夫如此操縱地方之治,會利于社稷安寧嗎?” 朱慈燦不由得問著朱燮元。 朱燮元雖然是以軍功起家,但他是文臣士大夫出身,所以,更愿意大明繼續(xù)以文抑武,也就說道:“若是宗社長存,自然當不令武夫當?shù)溃”菹录次恢畷r,重視武將,也是無奈之舉,皆因當時軍備不振,文恬武嬉,而若是后世之君,欲使天下太平,第一要警醒的,自然是五代之禍!” “五代之禍!” 朱慈燦喃喃念了起來。 眼前蘇州各市鎮(zhèn)街道巡防所官兵在催促許多大族家的縉紳士子登船的情景,讓他此刻對所謂的五代之禍感受更加強烈。 因自小便喜歡與文人親近的緣故,朱慈燦很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到士大夫的角色之中,而因此對這些巡防所的官兵產生了厭惡之感。 一時,朱慈燦看見幾個巡防所的官兵還直接推搡幾個不肯走的士子,也就頗為氣憤地走了過去,訓斥道: “住手!你們這是侮辱斯文!不敬孔孟!” 這幾個官兵不由得一愣,但因見朱慈燦穿的是郡王服,也不好爆粗口,其中一原是白桿兵哨官的田鴻回道: “他們不肯再走!還說些譏諷朝廷的話!我們不能不管教管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