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次,他沒再給朱慈燦送什么理,敘什么兄弟情。 他知道自己與朱慈燦理念不合。 朱慈燦也只看著朱慈煒遠去背影的一言不發:“嚴刑酷法,使人畏威而不慕其德,將來一旦勢危,會有人為你守志乎?” 朱慈燦說著就來到了徐開法和蔣超等被處決的大儒面前,忍受著生理上的不適,朝這些被自己皇兄處決的大儒深深鞠躬,且道: “得罪!吾兄不知仁恕之道,以致于爾等落此下場,以致文運受損,吾在此替兄賠禮!” 禮部右侍郎陳偉崧見此頗為感動,且跟著行了一禮。 朱燮元都跟著被感動起來,心道:“如皇次子能為天子,必是仁主啊!” 而在閶門附近的士子見此皆感動的熱淚盈眶。 連見到這一幕的吳道登也不禁感嘆道:“若論諸皇子之賢,唯二皇子可稱也!” 朱慈煒回頭看見了這一幕,一時拉下了臉。 無論朱慈燦這樣做是基于感性,還是基于理性,這都是他不愿意看見的一幕。 “殿下為何一臉不高興?” 唐愛明在朱慈煒來到這里時,就見他臉色難看,也就問了起來。 朱慈煒則擺了擺手道:“沒什么!” 但突然朱慈煒又問起唐愛明道:“你說得人望者,能得天下乎?” 唐愛明沒想到皇長子會突然問這個,不由得回道:“那不一定!得人望者,不一定得民心,大部分老百姓沒有表達自己訴求的能力,臣小時候和父親是流民,饑不果腹,當時唯一的心思就是能吃飽飯,而當時最得人望之人,并不知道我們這些流民的心思是這個,或者沒在意我們的心思是這個。” 朱慈煒聽后點了點頭:“你說的意思,我明白了!” 朱慈煒接著長舒了一口氣,說道:“遷大族對民心并無損失,只是會損人望,這不重要!” “對,不重要,書生造反,十年不成,讀書人不滿是沒有用的,關鍵是百姓滿意不滿意,這次分遷大族,利于抑制兼并,底層百姓可是很愿意的,另外,這些遷走的大族等到了印度后會發現,朝廷其實待他們也不薄,雖讓他們遠離故土,但卻比留在本土更舒服。” 唐愛明笑著回道。 …… 印度,大明新設立的湯和府。 吳道登看著這里的千里沃野,十分驚駭:“這里原來真是良田遍布,敢情朝廷沒有唬我們!” “過來憑戶票領取家奴,這些家奴皆是由官府分撥給你們這些新遷之民,以助你們在這里墾農!每人配兩家奴!” 大明在印度一直擴張的過程中,抓獲了許多土人。 而往這里移漢民,大明朝廷自然剝奪了這些土人在這里的土地占有權,而全部收歸朝廷所有,并由朝廷分給移來的漢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