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溫體仁回道。 “可大明本土太大,管理成本太高,很難抽出足夠多的力量,進而以損天下之利,而增我大明子民之富貴!另外,我們也沒有足夠的力量阻止海外藩國做大!” 孫傳庭說道。 “當初朕為節省軍事開支,擴大商貿市場,且寧用權貴之財,而不使戰爭累及百姓,故而在與西方殖民者爭奪全球利益時,允許朝鮮、倭國諸大名、琉球等勢力與大明一起分割全球利益,還支持宗室權貴在海外建國!如今也就造成了海外漢國林立的局面。” 朱由校這時候說了一句,又道:“而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也依舊是我們到底是要文明的統一,還是要保證本土宗社的長盛不衰?” “自然是既要文明的統一,也要本土宗社的長盛不衰!而且,以臣之見,這兩者并不矛盾!” 孫傳庭回道。 “何以見得?” 劉鴻訓趕忙問道。 “因為我們支持藩國擴張,是在襄助我大明中央帝國的漢文明擴張計劃,是利于文明統一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大明中央帝國將因為科技優勢與國力優勢,從這些藩國手中源源不斷地獲得他們的原材料,或者他們粗加工的商品,再加工后賣給他們!進而從中賺取更多的財富!” “這樣中央帝國就能用更多的財富反哺本國百姓,繼續加強交通建設、水利建設、公共衛生建設、教育建設,進一步減少災難發生的頻率,提供民眾素質,增強本土國力。” “如果大明將來真的要亡,絕對不是因為外藩甚強而亡,而是內部財政崩潰,入不敷出所致,這就需要有更多的財富反埔本土,所以,這兩者不矛盾!” 孫傳庭侃侃而談道。 “倒也是!” “但即便支持藩國對外擴張,也得有更具體的要求:” “首先,文明一致的藩國不得相互傾軋,尤其是朝廷封出去的藩國!” “其次,陛下,朝鮮、日本、琉球、安南這些還要進一步改造才行,甚至最好直接滅掉,納入中土!” “蓋因這些地方,一是離我中土甚近,做大的話,危害甚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