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潰逃的羅剎兵基本上也都被明軍抓住,成了明軍的俘虜。 而這些俘虜全部被明軍押到了吐爾洪周圍,繼續構筑圍困羅剎大軍的工事。 明軍并不著急殲滅還在負隅頑抗的十多萬羅剎兵。 因為明軍想要俘虜這十多萬羅剎兵,所有有意逼他們自己投降。 畢竟十多萬人啊。 是一筆很豐厚的勞動力資源。 而且還是壓榨價值很大的資源。 因為這些羅剎兵都是羅剎國的主力軍,個個訓練有素、且體格健壯,用來挖礦做苦力再合適不過。 無疑能夠為大明帝國的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 另外,大明這次調兵到這里來圍殲這二十多萬羅剎兵,軍資耗費頗大,如果不從這些企圖奴役自己明國人的羅剎人身上榨取些價值出來,豈不真虧的很? 孫傳庭已經開始給皇帝朱由校發去了奏報,請朝廷考慮好,如何利用即將被俘虜的大量羅剎人來獲得利益。 所以,明軍在接下來沒有進行對這些羅剎人進行大規模殺傷,只不停地加筑工事,讓羅剎人逃不出去。 羅剎兵現在也喪了膽,只是茍延殘喘地擁塞在這個叫吐爾洪的地方,而不敢再主動進攻明軍。 但阿列佐羅現在還沒想到投降這個事。 對于他而言,向信仰與自己不同的東方人投降,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何況,他還一向驕傲,自覺自己乃羅剎國最優秀的統帥,而自己的羅剎軍也當是世界上最強悍的軍隊。 明軍這邊雖然是想圍困這些羅剎人,但也不愿意圍困太久。 圍困太久也會大量耗費自己的后勤資源。 所以,明軍這邊也在開始想著別的辦法,以促使這些羅剎人主動投降。 首先是勸降,明軍這邊開始用孔明燈等能飛的東西將勸降傳單落到吐爾洪地區,甚至還會派羅剎俘虜自己傳話回去,言只要投降,就會免死。 因為大明邀奴役這些羅剎人,自然也不會想讓其死。 其次是斷絕其一切生存之希望,吐爾洪周圍的河道都被阻斷,阿列佐羅和他的羅剎大軍想等到雪化成的水順著河道流來都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