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慈灼沒再說話。 …… “沒錯,得讓更多的皇室宗藩,甚至是勛貴去海外立國!不是自家人建的國,朕還是不放心,異族之民總有些人想獲得民族獨立,還是要先滅其政權,再重新建立起漢人國家,一些皇子沒必要再考察,皆派出去吧。” 數日后,朱由校也開始和自己的輔政大臣議著此事。 旁聽的在京皇子大多因此緊張起來。 對于有覬覦大位之心的皇子而言,去海外立國也就意味著與皇位無緣。 所以,他們當中許多皇子也就因此緊張得很。 “是!不知派哪些皇子?” 劉鴻訓這時候問道。 “等手敕吧。” 朱由校瞅了自己這些兒子們一眼,然后只丟下了這么一句話。 “是!” 接著,朱由校又說道:“而既然要將來使天下萬邦,皆同為中華之民,自然外番悉當滅之,中央宗主之國直轄多少地方,你們需速速議定,從軍事地理、信息交流、富庶情況多作細細考量,然后廷議后,給朕一個方案!另外,倭國、朝鮮、安南、琉球、羅剎這些外邦,得有更詳細和具體的吞并計劃!皇明當復秦之偉,并八荒之土!” “遵旨!” “父皇,以兒臣愚見,使天下盡為漢土,并不現實,且收益不見得高,甚至會有虧損,前期殖民收入高,是因為朝廷在殖民的同時,移大量本國漢民過去,等于是把生產力也帶了過去,可以很快收上稅,產生收益,但后期移民已不再必要,因為能移的都移了!朝廷只怕前期會為支持皇族宗藩以及勛貴海外立國而付出巨額成本,恐不利于本國財政。” 皇次子朱慈燦這時候斗膽說了起來。 “可不是二弟所看到的這樣,殖民所帶來的高額收益不是對該地占領的經營收益,而是帶來的貿易收益,二弟沒有民間各大工廠看看,我大明現在其實各大工廠已經存在著過度生產,使得大量工業品滯銷,逼迫許多工廠不得不減產,這一現象是從蒸汽機出現后開始出現的。” “幸賴父皇一直堅持讓職工持本,又免徭役免農賦,百姓中,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富裕程度都增加,進而使得內需增大,解決了這部分工業品滯銷的問題,但現在民間私營者依舊在拼命擴增產能,盲目擴大工廠規模,想比別人多賺點錢,而官營產業也不能減產,因為有很多工人要養,這怎么辦,這只能擴大外需!” “可外需如今不增反降,原因一是西洋那邊戰爭結束后還沒徹底緩過勁來,甚至還有局部戰爭,這些落后的文明,依舊只知野蠻的擴張,用屠殺這種原始的方式來解決爭端,所以,導致市場反而在縮減;二是這些外番對本國百姓極度壓榨,以致于市場依舊未繁榮起來,或者說只是畸形的繁榮,消費主體還是他們國內的權貴和官僚,我大明的商品已經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需要有更多人購買,不能只靠外番的權貴和官僚來消費!” “綜合以上,我大明要想解決產能過剩,避免因為失業人口大量增加,大明之經濟陷入衰退,就必須積極主動的對外拓展市場,去解救外番的底層民眾,讓他們變成我大明工業品的消費群體,另外,也需要通過戰爭,增加軍事上的需求,使朝廷主要控制的重工業不減產,不降低工人生活質量!” “所以這里面的賬不能只算在明面上朝廷占領殖民區后的收益,而是要算朝廷在占領殖民區后,和在國內增加了多少收益。” 朱慈煒說著就看向朱慈燦,道:“二弟是明顯沒有看到大明現在的不同,大明現在是用機器來大規模生產,是唯一能夠把看上去價值不大的礦產,甚至是人,變成更有價值的商品的國家,是人類文明的燈塔,所以,大明有義務解救全人類,讓全世界的文明程度都上一個臺階!” “蒸汽機的出現的確讓大明出現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前的危機是朝廷沒錢,百姓沒地,可現在的危機是產能過剩,市場過小,我大明的商品需要整個世界去消化,但機器卻只有我大明才有,這怎么辦呢?” 朱由校說到這里就將手一拍:“只能繼續擴張!” “陛下圣明!讓大明的工人和農民富起來還不夠,還得將整個世界的工人和農民富起來,讓他們買得起工業品,而讓要讓他們都富起來,就要把其他國家的財富盡量往該國家的生產者手上分配!而要這樣做,就只能消滅外番那些統治者。” 盧象升回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他也沒想到,大明會走到這一步,因為自己的科技步子邁得太大,與全世界其他各國的生產力差距已經大到需要替人家底層民眾革0命的地步,竟不得不從原有的殖民擴張方式變成解救所有人類的擴張方式。 “資政院這邊得研究出新的方略,以前的人類文明改造計劃,當改進為人類文明解救計劃,不單純只是推動漢化,還要在漢化過程中,解救全世界受苦的人,讓這些人成為我大明工業品的消費主體!” 朱由校說道。 “是!” …… 羅剎國自損失了二十多萬主力,且向大明割地賠款后,國家財政也就由以前的充溢狀態變成了即將崩潰的狀態。 不只是羅剎國的朝廷財政處于崩潰狀態。 甚至羅剎國許多大貴族的收入也是大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