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昌國十年,四夷遣使來朝長安,貢獻珍奇,共有大小一百二十余國,尊奉大漢皇帝為天下共主,皆誠心愿意作漢朝藩屬。 時漢朝經濟之盛,自秦漢以來,未所有也。大漢赫赫武功,威震東西數萬里。國富兵強,人民富足,大漢進入極盛時期。 而潛龍丞相威望,已經登峰造極。無論是在漢朝以內還是漢朝十三州以外,威望都遠在天子之上,多有不知漢朝皇帝而知漢相潛龍者,四夷國君來朝,必定要拜見潛龍,一睹漢相容貌姿態。 領英年已六十五,見漢朝已經興盛,四夷又安定。自己位極人臣,平生所做之事已經完成,便生退隱之心。 領英二子如今已經長成,在朝為官,為皇帝心腹。一女嫁與文雄之子文弧。文雄有二子,長子文德,年三十九歲,幼子文弧,年二十八。文德字顯昭,有治世之大材,其人品行端正,道德純良,又與天子有親,潛龍見文德才干優長,能勝任丞相之職,于是便有將文德栽培繼任自己之意。 昌國年間,潛龍外出,每每讓文德代理自己掌丞相府之事,任丞相府長史。 昌國十年秋,四夷朝賀完畢,領英即上表啟奏天子道:“臣自出竹廬,輔助華武帝與先帝,扶漢興漢,至今已經四十年,今幸借陛下洪福,臣下盡忠竭力,大漢終于興盛,邊疆安定,四夷來朝,臣之職責已經完成。今陛下已經盛壯之年,便可親臨天下,以延續大漢興盛之事業。臣年已老,愿卸去官爵,還政于陛下。臣別無所求,愿一身輕松,歸隱山林,遂當年之夙愿,以娛晚景。” 孝昌皇帝覽表大驚,丞相功高,平日里面圣議事都是贊拜不名,并坐御座之旁,今日為何拜服于地陳奏表章,原來是有歸隱之意。 天子便親自下座攙扶丞相起身,對領英道:“相父何出此言?相父雖然功高,然朕卻無絲毫懷疑,為何要生退隱之意呢?” 領英道:“臣奉天承命,興漢事業已經完成,正宜功成身退,閑云野鶴。若貪戀于富貴權力,將有違天道,必遭天譴。陛下已經年壯,臣當奉還國政于人主,此為大漢之福也。” 天子又道:“相父于大漢地位如泰山之眾,大漢可無朕,而不可無相父也。相父若卸下權職歸隱而去,則大漢以誰為倚靠?望相父為大漢江山基業著想,勿要棄朕而去也。” 領英又奏道:“大漢之政務,臣已經安排妥當。文武皆有忠貞賢能人材輔佐陛下,必不誤陛下大事。臣今已近年過花甲,精力衰朽,治國已經不堪再比后輩才俊了。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臣若不去位,反倒不利于后來者。且臣卸下職權,退隱山林,非是棄陛下而去。陛下如有召見,臣在有生之年,必然奉命前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