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開端-《華娛之生于1984》
第(1/3)頁
“嗯?”楊琛對上楊森的眼神,無辜道:“我是這個意思嗎?”
楊森掠過這個話題:“影視圈不是那么好進的,他們比音樂圈還要封閉,尤其是民營資本,沒有人領著,你連門檻兒都找不到在哪兒!”
楊琛聳了聳肩,語氣輕快道:“所以我給咱找了個領路人。”
“誰啊?”
“尚競。”
“尚競?就是給你拍mv那個導演?”楊森莫名其妙地看著楊琛,“你沒發燒吧?他一個拍mv的,你指望他?”
楊琛搖頭道:“你不要小看他。雖然他在圈子外籍籍無名,但他是軍藝畢業,后來又進了空政話劇團,這期間摸爬滾打二十年,只是人脈就不可小覷。他的作品還連續三年上了春晚。你可以想一想,他在圈子里的能量換一張入門資格證很難嗎?”
楊森點點頭,這話是在理的。
時間有一種力量,不僅雕刻了年輪,也在把你的過往打磨成資歷。
就跟楊森一樣,玩了那么多年搖滾,即便圈子外沒有名氣,后來還退了圈,但是想發一張專輯,他只需要一聲招呼,隨時可以搭起一個臺子。
這就是人脈和能量。
楊琛接著道:“而且我們畢竟是新人,新手入門,搭上尚競剛剛好。他的根子雖然在空政,但說到底在影視圈里也只是個跑單幫的。真要是搭上哪個大佬或者山頭,只怕會被吃干抹凈,連渣子都剩不下。”
楊森默默思索著,好一會兒才問道:“你跟他談過了?”
楊琛點頭:“談過了。”
“什么代價?”
“投一部電影。”
“你瘋了吧?”楊森難以置信道,“現在的電影市場爛成什么樣了?你還往里邊兒淌!”
“沒關系,小成本而已,就當掏的入門費,而且也不一定會賠。”
“我還以為你是要做電視劇。”楊森沒好氣道:“電影這東西,再小的成本也得百萬記數了吧?投了多少?”
“我本來就是打算做電視劇。近幾年內我就沒打算做電影。這一部算是例外,只是個敲門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