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談話-《華娛之生于1984》
第(2/3)頁
“啊?”楊琛有些錯愕,連忙安慰道:“小叔,萬事開頭難,咱不能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打退堂鼓吧?”
“你不知道具體情況,這個行業(yè)真的很難玩的轉(zhuǎn)。”楊森道,“電影咱們就不必說了,只說電視劇。你知道現(xiàn)在一部電視劇的市場價格平均一集多少錢嗎?”
“多少?”
“大概在30萬左右,首播權(quán)價格更是只有十分之一。”
“這么便宜?”楊琛是真的驚訝,他記得后世的電視劇一集價格能賣到2000萬,即便如今跟后世不能比,也不至于差這么多吧?
如果這么算起來,《激情燃燒的歲月》22集,別說賺錢了,成本都收不回來!
“這還不是關(guān)鍵,關(guān)鍵是回款問題。”楊森豎起三根指頭,強(qiáng)調(diào)道,“回款流程分三步,簽合同到賬百分之四十,拷貝送到電視臺,百分之二十,播放完畢再付百分之四十。
如果劇好,熱度高,那還好說,電視臺賣出了廣告,回款會容易些。如果劇的效果不好,電視臺一旦拖款乃至賴賬,我們連個制衡的法子都沒有!”
楊琛問道:“難道簽的合同就沒一點兒用處嗎?”
“有用。但是你真準(zhǔn)備拿著合同跟電視臺打官司?不說打官司需要花費的錢和精力。你別忘了,電視臺掌握著渠道,相當(dāng)于掐住了制作方的命脈,官司一旦打起來,名聲基本就臭了,以后你還想在這行混飯吃嗎?”
楊琛深吸了一口氣,知易行難啊!
楊森道:“一部電視劇的發(fā)行,除了直接賣斷之外,一般就兩條路。第一是和央視合作,在央視首播,等形成了熱度再賣給地方電視臺。
第二就是農(nóng)村包圍城市,從地方臺入手。地方臺分為地方頻道和上星頻道。地方頻道數(shù)量眾多,可以薄利多銷,而且如果劇好,等熱度起來了,醞釀出一些影響力了,這個時候再上星,也容易賣得上價。
不過兩者各有利弊,前者首播權(quán)很難賣得上價,后者回款是個大難題。我這幾天為了這部劇的發(fā)行,頭都快炸了。”
楊琛問道:“張紀(jì)忠的招牌這么不值錢嗎?”
“那老小子的心思壓根兒就沒在咱們這部劇上。張大胡子是個炒作高手,但是咱這部劇在他手里可是連個水花都沒泛起來。”楊森心里是有些怨氣的,“你知道他《藍(lán)色妖姬》那部劇賣了多少錢嗎?”
“多少?”
“1500萬!平均每集70萬!”楊森道,“那部劇的投資還不一定有咱這部劇高,利潤率高達(dá)百分之百!”
“怎么會差這么多?”楊琛有些疑惑,“都是張紀(jì)忠的招牌,沒道理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