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秦淮河-《我在西周當國君》
第(3/3)頁
兩條河最終再次匯合,一起流入長江。
而兩條秦淮河夾著的中間區域,就是商離看上的定都點。
在這里定都好處多多,首先就是可以解決安全問題,畢竟這里被秦淮河四面包圍,即便有敵人前來進攻,自己這邊也能提前做好準備,不至于被人摸到家里都不知道。
其次,這片區域水資源極其豐富,內秦淮河在這片區域又分出了一條支流,貫穿了整片區域。除此之外,這里還有很多的湖泊,沼澤。今后騰蛇部落的主要農作物便是水稻,對于水資源的需求極大。在這里建都,可以不用擔心取水問題。
至于最后,則是因為這片區域的范圍較大,即便是將整個部落的農田都開墾在這片區域內,也不用擔心族人們沒有生存空間。商離估計,這片區域只要規劃好,至少能夠養活幾萬人,可以免去人口增加之后遷都的煩惱。
因此,在思慮再三之后,商離最終決定定都于此。
另一邊,雖然水手們并不知道商離內心的想法,但是卻依舊忠實地執行了商離的命令,劃著獨木舟進入了秦淮河。
相較于長江,秦淮河上的風浪顯然要小得多,河道也要更窄一些,水手們劃起船來也更加輕松一點。
不過很快,他們就遇上了新的麻煩。
南京第一次建城是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掉吳國之后命范蠡于秦淮河邊建造越城。現在是公元前1040年,距離歷史上的南京第一次建城還有幾百年的時間。
因此,這年頭的南京基本上可以被稱為無人的蠻荒之地。由于缺少人類活動的痕跡,這片區域的植物基本上是無序地野蠻生長。不單單是陸地上,就連河岸上,也有各種姿勢古怪的樹木從岸邊探出腦袋,干擾獨木舟的靠岸。
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靠岸地點,水手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最終才長干門附近找到了一個沒有樹木干擾,相對平緩的位置靠岸。
“呼~這就是公元前1040年的南京嗎?還真是……原始啊!”
商離從獨木舟上跳下,走上一塊較高的石頭上,看著周圍的景象,深吸了一口氣,忍不住感慨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