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對洪水不設防的城市-《我在西周當國君》
第(2/3)頁
后世長江的出海口已經移動到上海附近了,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南京的洪澇災害并不會過于嚴重。因為身為中國的第一大江,長江的徑流量是非常客觀的。除了極少數的時候之外,絕大多數情況下其水面都是要低于地面的,因此哪怕有洪水,水流也能非常迅速地排入長江,不至于長時間地浸泡南京。
但是這個時代不同。這個時代的長江入海口在揚州鎮江一線,而且最要命的是這個時代長江入海口的形狀與后世錢塘江入海口的形狀一模一樣,都是呈喇叭形的。因此在天文大潮的時候,長江入海口是會像后世的錢塘江那般,引發海水倒灌的!
當初攻滅山連部落,帶著大軍沿長江東進的時候,商離就曾經遇到過一次天文大潮。雖然當時不是八月十五,天文大潮并沒有前世的錢塘江大潮那么厲害,但是其景象也已經非常嚇人了。別的不說,單就長江的水面,就因此而上升了好幾米!
如果是在平時的話,這幾米的水深可能影響不了什么。但是一旦遇到暴雨天氣,情況就都不一樣了。屆時秦淮河水面因為暴雨而暴漲,偏偏這些水又因為長江水也暴漲而排不到長江中去,那么這些河水就勢必會沖出河堤,淹沒農田和房屋!
毫不夸張地說,此時的南京就是一座對洪水不設防的城市。一旦遇到暴雨外加天文大潮,南京就有可能直接被洪水淹沒。
“難怪直到春秋末期之前南京都不曾建城,原來是這個地方壓根就不適合人類生存。”
在說完了南京如今遇到的危機之后,商離低聲自語道:
“同時也難怪是越國人第一次在這里建城,身為良渚文明的繼承人,越國別的本事先不說,至少修建水壩的本事是要冠絕當時的華夏的。想來在占領南京之后,他們就是采用了修建水壩的方式,以此來杜絕南京遭受洪水侵襲的可能。”
另一邊,在商離陷入沉思的時候,場內的貴族們也是面面相覷。雖然在經過商離講解之后他們已經明白水壩是個什么東西了,但是他們心中的疑惑卻并未因此而有所減少,反而還越來越多了。
修建墻壁堵截洪水什么的他們知道,畢竟一千年前的鯀就是這么干的。真正令他們無法理解的是,自家天子為什么要學習鯀的治水策略。
眾所周知,鯀的治水策略是失敗的。在他的治理下,洪水非但沒有任何的減弱,反而還越來越強了。也正是因為這樣,鯀才會被舜處死,換他的兒子禹來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鯀的教訓,轉換思路采取了疏導的方式來治理洪水,并且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算自家的天子要興修治水設施,那也應該學習禹才對啊,學鯀是鬧哪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