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不如去當宜國人-《我在西周當國君》
第(1/3)頁
子權(quán)不知道商離的險惡用心嗎?他當然是知道的。但是知道又如何呢?此時的他已經(jīng)騎虎難下了,登臨君位的機會只有這一個,若是他現(xiàn)在拒絕商離的冊封的話,很難說將來這些貴族是否還會如此配合地支持他成為國君。
而除了本國人的支持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今宜國的300甲兵還在一旁看著。若是自己膽敢不奉召的話,那么這些人就極有可能以此為理由,直接將自己抓起來殺掉,而后現(xiàn)場另立一個國君。
真要是發(fā)生那樣的事情的話,自己是抵抗呢,還是不抵抗呢?
抵抗的話,又有幾個人愿意幫助自己呢?
就算全國人民都站在自己這邊,自己又能否打得過這300個武裝到牙齒的宜國甲兵呢?
更何況,如果自己真的不奉召的話,那么這些貴族大概率是不會支持自己的,畢竟自己不奉召,就意味著其他人還有登臨君位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獲得貴族們支持的概率極低。
而貴族一旦不支持自己,就算普通國人再支持自己,那也是沒用的。畢竟這是一個王侯將相有種,長幼尊卑有序的時代。平民的意見往往跟著本家貴族走,本家貴族不支持,平民自然不可能站出來唱反調(diào)。
綜上所述,為了避免被子鐮斬殺當場,同時也是為了自家可以就此獲得奄國國君之位,子權(quán)最終還是決定向商離低頭,接受他的冊封。
而子權(quán)一低頭,奄國國人們看他的眼神也就變得不一樣了。雖說就算子權(quán)反抗了,自己這些人也不一定會站出來支持他,幫他和宜國硬剛到底,但是人就是這么奇怪,我可以不支持你,但是你不能軟弱,否則你就不配領(lǐng)導我。
子權(quán)的行為在奄國國人們看來無疑是軟弱的表現(xiàn),原先支持他登臨君位的國人們紛紛懷疑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出錯了。更有甚者,甚至還直接和身邊的人說起了“大逆不道”的話:
“本來是兄弟之邦,結(jié)果咱們奄國卻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宜國的附庸。不僅如此,連帶著咱們奄國的國君都是宜國冊封的。既如此,咱們?yōu)槭裁床恢苯幽舷氯ギ斠藝四兀坎槐仍谶@里當諸侯國國人來的強?”
“言之有理,之前我還覺得遷徙麻煩,畢竟我家在奄國也有好幾口人,遷徙起來不像那些單身漢一般方便。如今看來,或許我們家也是時候遷徙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