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發難-《我在西周當國君》
第(1/3)頁
諸侯參拜天子是姬周的保留節目,每年到了特定的時節,諸侯們都會帶著自己的仆從,離開自己的封地,進入京城之中,參拜自己的頂頭上司周天子,以此來維護自己和天子之間的封建關系。
只不過與后世的參拜節目不同的是,這次諸侯參拜天子的地點是鎬京的宮殿,而不是后世常用的東都成周洛陽——因為這個時間點成周洛陽還沒修建完成。
伴隨著侍者的引導,這些從封地趕來的諸侯全都按照各自的等級,緩緩地進入到了鎬京的宮殿之中。而走在這個隊伍最前面的,就是位列三公的召公奭、周公旦,以及被稱為姜太公的太公望。
而走在三公之后的,則是周朝的三恪,既虞朝后裔建立的陳國國君,夏朝后裔建立的杞國國君,以及商朝后裔建立的宋國國君。
這三恪之中只有宋國國君是真正的“實權派”,剩下的陳國和杞國其實就是湊數的。陳國初代國君原本是給周文王負責制陶的陶正,后來在周朝奪取天下之后被武王冊封成了三恪之一,以示姬周是正統。
至于杞國國君,那就更不知道是從哪個犄角旮旯里冒出來的了,說是大禹的后代,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大禹后代那么多,隨便找個人來都比杞國要更有“合法性”,結果姬周卻愣是找了這么個被滅國的人來重新建立杞國,延續夏朝香火,也不知道按的什么心。
唯獨宋國,那是正兒八經的商朝王室血脈。國君微子啟是商朝末代國君的紂王的親哥哥,由他擔任代表商朝的三恪倒也算是合情合理——只是情理確實是合了,但這其實并不是什么光榮的事情。身為一個投降派,微子啟在一堆姬周諸侯中,其身份其實是要比陳國和杞國國君還要更加敏感,更加不和諧的。
陳國和杞國的國君可以放心大膽地和姬周諸侯交朋友攀談,因為他們本就是姬周一手扶持建立起來的傀儡國,沒有這方面的顧慮。而微子啟不行,身為“前朝余孽”,他必須要謹言慎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行。否則一個不小心,讓人認為他想勾結諸侯,反抗朝廷,那可就真的糟了。
三公三恪之后,便是其余的姬周諸侯了。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姬周諸侯中有一個人的站位特別靠前,那就是申國的國君——以往的他只能站在侯爵堆的正中間,而這次他則是站在了侯爵堆的最前面,直接跟在了三恪之后,大有一種“侯爵之中我最強”的架勢。
對此,其他諸侯倒也沒有多說什么。且不說人家申國本就也別能打,戰功卓著,單就人家即將成為天子老丈人這一點,就足以讓他站到這個隊伍的最前面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