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北伐-《我在西周當國君》
第(3/3)頁
子和出列,恭敬回復道。
子和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放在商朝,他這個年齡已經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瑞”了。不過在宜國,由于肥皂等事物的誕生,人均壽命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因此此時的他依舊顯得非常精神。
商離有三個王叔,分別是子更子旬和子和,如今子更身為丞相,正在南京負責調運后方糧草,子旬身為王室長輩,負責去紀國看著子飚等一眾兄弟。唯有子和一人,跟在商離的身邊,負責處理軍中的瑣碎事務。
是的,兵分兩路。此戰商離并沒有選擇合兵一處和姬周決戰,而是選擇兵分兩路,同時和姬周在兩個戰場上決戰。其中東線戰場的最高指揮官是太子子飚,而西線戰場的指揮官則是商離本人。
之所以選擇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減少彭城方向的后勤壓力,畢竟海運的運輸能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要比水流量受季節降雨量影響的內河更強一些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姬周上下更多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盡可能多地調集國內的士兵,以此來填滿前線的戰場。
根據商離估計,如今姬周所能調動的軍隊最多不會超過8萬。就這,還是建立在他們將那些歸附了的商朝遺民也一并召集起來的基礎上的。如果只論姬周本族軍隊的話,商離估計他們全國加起來也不會超過3萬。
為什么會這么少?按理說經過20年的休養生息之后,姬周的實力應當會突飛猛進才會啊!然而現實是在商離一系列的陰謀設計之下,姬周的軍隊確實只剩這么點了。
當初虎方叛亂,姬周損失了整個6個師,也就是1.5萬人。后來申國作亂,姬周在關中的勢力被連根拔除。這些人如果不死的話,姬周要想召集起一支15萬人的軍隊還是非常輕松的,畢竟活著的周族人非但可以直接參軍,而且還能讓姬周高層更加放心地在軍隊中摻雜更多的商族人。而若是這些人死了的話,姬周高層也會因為害怕彈壓不住軍隊中的商族人而不敢征召太多的商族人。在這種情況下,姬周天下只能征召出8萬人也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8萬人,分在兩個戰場上,那么一個戰場就是4萬人。而商離這邊則是每個戰場5萬人,在人數上多于姬周不說,在后勤供給上也要完爆姬周。
毫不客氣地說,如果商離打定主意在這里和姬周硬耗的話,率先撐不下去的一定是姬周,畢竟他們的糧食生產能力和造船能力遠不如宜國,就算有黃河和濟水可以借用,前線所能獲得的糧草也是無法和宜國相提并論的。時間一久,姬周前線的士兵就一定會因為缺糧而軍心渙散,最終不得不選擇撤退。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