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灰夜之下(七)-《從全球穿越開始》
第(1/3)頁
機械武裝,千變萬化,且可隨使用者的興趣偏好、認知提升、材料質量的變化等種種因素的變化而進行靈活的調整。
因為功能的不同,或側重于攻擊、或側重于防御、或側重于工具輔助,單是工具輔助,也可因為使用場景的不同而有無數種變化。
因為范圍的不同,又可大略氛圍貼身類、近程類、遠程類。
對于完成了基物融合者來說,這些領域并無任何限制,理論上,只要個人的認知、經驗、見識跟得上,就沒有任何門檻。
就說工具輔助,巧妙組合之下,就有無數種玩法,譬如章羽彤以拉花鋸繩連接鐵掌與鐵腕,既可以作為在城市高樓間靈活行走的利器、同樣也可以成為攻殺的利器。
而工具的種類何止千萬?
所以,這一切追溯到最后,又變成了知識的比拼。
而這恰恰是排樓區基物融合者們最為匱乏的,雖然通過種種手段完成了很低端的基物融合,但卻沒有系統的學習,沒有知識,只有一些組織和個人的經驗總結。
所以,他們的一切手段,在章羽彤看來,就像是一群揣著黃金,卻只知道把金子當成石塊扔出來砸人的蠢貨。
因為知識積累的不足,無法通過種種工具輔助的巧妙組合達到“化神奇為更神奇”的效果,大多是直來直去的變化,不多的一些只能說還行的手段都能算成個人乃至一個組織的絕活。
正是因為基礎層面的欠缺,排樓區的基物融合者們普遍青睞于對熱武器的使用。
能用槍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要用拳用刀或者其他手段呢?
前者直接高效,后者則有著更多變數,對個人的素質要求更高,且很容易身陷險地,若是稍微處置不當,就被對方一槍撂倒了。
明明有更容易的方法,我為什么還要費力不討好動那額外的腦子,關鍵是效果還那么糟糕?
這是只要智商正常的人能想到的。
可在章羽彤看來,這是一種思想上的怠惰與放棄。
真這么選,輕松倒也是真輕松了,可也相當于主動封死了自我前進的路,這比因基物層次而造成的限制更加隱晦,卻更難破除,因這限制不來自于外界,而是源于個人自我。
早在完成機械武裝的第一時間,大概摸清了其特性,章羽彤就總結出了一個基本準則:無論是遠程還是近程,能用冷兵器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使用冷兵器,只有在冷兵器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考慮有選擇的使用槍炮。
因為冷兵器的使用,包括以拉花鋸繩連接鐵掌,通過種種手段達到一定程度的控御,這都依賴于機械武裝本身的設計與使用者本身經驗技巧的配合,若是機械武裝設計得當,使用者也有足夠的經驗與技巧駕馭,同樣能達到驚人的效果。
在此界,冷兵器與熱武器不在于攻擊遠近,通過對機械彈性的巧妙利用,弩箭、飛針、梭鏢……同樣可以達到遠程攻擊的效果。
冷兵器依賴于對機械、材料性能、使用者經驗技巧的極限挖掘;
而熱武器則在這種種因素的基礎上,還額外多了一項必要條件,在章羽彤,就是融合了暗金基物后,那如影而至的暗金光輝,那是生命體與非生命體在破除某個桎梏之后的一項神奇收獲,也是支撐此界道路的根本。
這被此界力量者稱之為“融合靈光”,簡稱靈光。
這是所有完成基物融合者都有的,只是因為融合基物的不同而有多寡、色澤、和具體特性上的不同。
熱武器可以設計得非常精妙,同樣也可非常簡單,最簡單的甚至只需要有槍管有子彈就成,威力怎么都不會太差,可以說非常粗暴,唯一的缺點就是對靈光的消耗。
雖然融合靈光可以恢復,但這是需要時間的,一場戰斗可用的靈光是非常有限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