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曾經,有一個小男孩用篤定的語氣這樣對我說,他喜歡上一個由住在櫻花內的神祗幻化成人形的女孩... 因此,他深信不疑櫻花存在的本身,于他而言是充滿著幸福意義的。 我驚嘆于他對感情的純粹堅持,以及他所發表出來的觀念,不斷的磨滅因為他是個小孩子所以什么都不懂的偏見。 然后...我順著他指得方向...就是那天...東京的天空被無數的櫻花覆蓋成了粉色與白色相交的世界... 五秒鐘...那個在他人眼里只是小屁孩年紀的男孩,告訴了我花瓣從上空落至地面的時間,無論是否有風雨的阻撓。 但是...人與人之間從陌生熟識再到相戀,需要多久呢? 大概,用秒來計算這個時間,已經是超出計算的范圍了... 這成為了我之后很多年里,一直所探討的問題。 而我...也再也沒能見到那個被我視為弟弟一樣親密的小男孩。” 在這份筆記本中,筱原老師記錄了她與那個從未提及過姓名的小男孩之間的交流,日常,以及多數時期都是圍繞著“櫻花”“時間”“命運”以及“文學”幾大領域的交流。 關于對那個小男孩所掌握的知識的驚嘆,以及未曾再見過的遺憾之情,被她用細膩的方式填充在了每一個文字中。 這使得白石麻衣深信老師可以在關于探討未來戀人的問題上,給予自己充分的教導。 但是...自己卻沒有過像她這樣的幸運。 但這并不意味著,女孩對存在于自己未來人生某個角落的戀人有過一點消極的情緒。 當然,自己也沒有主動去求證和尋找的勇氣。 持續體會這樣的心情,不僅全身的力氣會被抽離,因過度的幻想身體也會一步步的走向遲緩的節奏。 甚至,私下閱讀過的少女漫畫里嚴重與現實脫軌的劇情,我會不會像那些漫畫里的女主角一樣,遇見撕裂漫畫走出來的男主角呢? 然后它會像雪花一樣突然消失,等待自己的下次召見? 身處于思春點極其頻繁的年齡,即使不對周邊的人提起對愛情的幻想,但這一定不是個說出來會引來無視嘲諷的想法。 放學之后,白石麻衣帶著集齊了班上所有同學主副語言的賀卡前往醫院。 路途中,無數梳著飛機頭嚼著口香糖的笨蛋們向自己瘋狂的吹起求歡哨... 果然,會像外祖母說的那樣的完美戀人,一定不會是在這些笨蛋們中誕生。 清冷的面龐下,白石麻衣正在否定著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然后...在距離學校乘坐巴士需要半個小時那所醫院里,在筱原老師的病房里,她遇見了日后對她說出“看...這些櫻花飄落的樣子,像不像雪?” 只此一句簡單又平靜的比喻,白石麻衣卻覺得自己仿佛遇見了太陽。 那些由言語和聲音所融合誕生的溫度,灼熱的讓自己體內的血液開啟了加速模式。 “是他嗎?” 女孩的心理,只剩下了這個問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