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平不知道他這一句話成為了郭嘉所有構想的核心點。 剛烈的性情,悍勇的戰力,坎坷的經歷,悍勇而無決死之心、善戰而無寸縷之名的詭異,再加上對于“匹夫”稱謂的敏感,這一切的一切都成為了郭嘉制定計謀的依據。 事實上,郭嘉的判斷從一開始就切中要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別說是在同一陣營,同床尚且異夢,更何況是人呢,不同的人想法和決斷自然各不相同,對于廣成關外荊州軍大營中的三位主帥同樣如此。 在面對紀靈的時候,三人可以合力,但是隨著紀靈伏誅,淮南軍被收降,劉磐、黃忠、鄧濟再想如同之前一樣齊心協力已經不再可能。 關于幽州軍送來的以劉平署名的戰書,鄧濟的提議是不理睬,按部就班休息整編,在斬殺了紀靈已經有了大功的情況下,沒必要節外生枝。 然而被蔡瑁和諸葛亮這一對翁婿譏諷、挖苦、嘲笑之后,一怒率軍北上廣成關的劉磐則滿腦子充滿了大勝之后為自己證明的想法,對面主動送上門的劉平,他的想法是一不做二不休,管他文斗武斗,主要距離夠近,讓黃忠直接一刀把劉平做掉,從而立下斬殺敵酋的曠世奇功! 黃忠有著頂級高手的傲氣,不理睬顯然是與他剛烈的性情相對,而直接偷襲,更是于黃忠的高傲與底線背道而馳。雖然不知道以幽州牧劉平署名的戰書里的文斗是什么意思,但是對于劉平堂而皇之地戰書,自然是沒有任何猶豫的應下。 黃忠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但是他終究還是屬于劉磐的部下的,鄧濟的話他可不聽,但是劉磐的話他卻不能不考慮。 以前在觀念和行為沒有明顯沖突的情況下,雙方尚可以溝通配合、并肩作戰,然而這一次,一封以文斗為方式的戰書,卻將黃忠與劉磐的分歧暴露得淋漓盡,雙方因為這個問題甚至進行了激烈的爭吵。 雖然最后劉磐勉強答應了黃忠堂堂正正文斗的請求,黃忠也答應了劉磐若有機會,一定會堂堂正正地斬殺了劉平,替劉磐立下大功,雖然最后達成了看似不錯的協議,但是雙方的裂痕卻徹底暴露了出來。 因為害怕劉磐在功利心之下會逼迫自己偷襲劉平,黃忠率軍提前離開營地列陣,而且這時間遠遠比劉平出關的時間早了至少半個時辰。 這使得黃忠可以安心的指揮士卒列陣,之后還目睹了幽州軍出城之后,在陳到的指揮之下,迅速構建戰陣的全過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