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邏些城-《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
第(3/3)頁
說是休息,其實也就是找了戶牧民,借了帳篷,睡了一晚,第二天便開始金剛門的情報了,之時沒有走的太遠而已。
不過“怒目蹉”面積很大,不比江南的太湖小,就像在嘉興詢問無錫什么地方有個廟,多半是沒人知道的,況且還有語言不通的問題。
兩天后,六人再次啟程,沿著大湖往南而行,邊走邊打聽金剛門的消息,一連七八天,都沒有得到什么確切的消息。
這一日,六人分頭在一個部落打探,全金發不知從哪領來了一個番僧,看模樣五六十歲,慈眉善目,有些道行。
柯鎮惡用干學的兩句磕磕絆絆的吐蕃話跟老僧問了個安,便開始進入正題,番僧看他們比劃了半天,才知道他們是要找人,至于身材樣貌,卻又講不清楚,只知道是中土來的。
番僧在這個部落已經生活了許多年,最近十幾年也很少外出,自然不知道金剛門和西域少林的事情。
柯鎮惡還是為是自己的語言沒說到點上,他想了想用拐棍在地上的積雪上用梵文寫下了“金剛”。
他讀經已經好幾年,漢文金剛經早就會被,對照梵文,雖然做不到逐字逐句翻譯,但一些比較常見的字符還是能夠記得的。當然只能說是認識,眼熟,大概知道意思,但絕對是讀不出來的,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后世的復讀機。
他想西域與天竺相近,番僧對梵文的認識或許更加普及一些,這番僧五六十歲,看上去很有佛韻,或許能夠認得。
正如他所料,當番僧看到雪地上的字符時,果然露出了了然的神色,嘀嘀咕咕說了一大推,都是吐蕃語,中途還夾雜了梵文,梵文自然是沒人能聽懂的,倒是吐蕃語,他們大概能明白一些。
大體是說,由此往南,大約三百多里,有一個大城,名叫邏些,里面有個寺廟叫“甲達繞木切”,里面有一群信奉“金剛”的僧人。
這已經是這些日子以來,他們得到的最具體的一個消息了。
幾人謝過老僧,也不遲疑,拍馬南下,第二日黃昏,終于遠遠看到了一座宏偉的城市。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