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山門初成-《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
第(1/3)頁
第二日一早,兩匹駿馬自柯鎮惡的大院出發,向西往襄陽方向奔馳而去。
馬上的騎士一個是孟珙,一個是哲別。
哲別自跟隨柯鎮惡幾人從大漠去了江南之后,日子過得頗為安逸,安逸的讓他感覺好不自在。
他本是漠北之人,習慣了在草原上縱馬馳騁、彎弓射雕的豪放生活,這江南的生活太過精致,太過安逸,初時感覺還行,但時間久了,便就有些渾身不自在。
于是柯鎮惡便抽空將龍象般若功教給了他修煉,他的資質比原本的柯鎮惡等人還要好一些,不過因為沒有修煉過降龍伏虎拳,所以第一層花了三個月才入門,如今第二層也已經練成,正在修煉第三層。
當初他跟隨柯鎮惡下江南的時候,柯鎮惡就跟他說過,若是有機會便會將他推薦的軍中,正好孟宗政如今主導襄陽的防御,也算是有些實權,乘著年底,孟珙要返回襄陽,便讓他一起跟著去了。
哲別出生草原,騎馬射箭的本事都是一流,也練了一套,馬上使用的彎刀刀法,在江湖上不算什么,但是在軍中卻能發揮巨大作用。
冬去春來,夏盡秋至。
轉眼間,眾人來到雞公山下居住已經一年有余,今日恰逢柯鎮惡一家的喬遷之喜。
沒有什么賓客,只不過是自家的兄弟、妻女、子弟等十余人聚在仁善院中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而已。
仁善院是如今雞公山頂上的七院之一。
開春之后,馮蘅充分展示了她工程指揮的能力,因為年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等到山頂的積雪消融,土地解凍,馮蘅便指揮著數百工匠,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
半年后,山頂上便已經建好了一殿、七院、八莊。
一殿名為七俠殿,乃是一座氣勢非凡的高大建筑,殿中正堂掛著一個大大的俠字,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牌匾,各寫著四個大字,連在一起,便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大殿乃是七俠派的正殿,立于報曉峰之北,日后派內有重大事情商議、弟子拜師等事務,皆可來此進行,當然,如今還不過是個擺設,暫時還用不上。
七院分別是是“仁善院”、“正義院”、“赤誠院”、“信諾院”、“堅毅院”、“勇武院”和“智慧院”。
這七個大院環繞著月湖而建,其名字正對應著仁、義、誠、信、毅、勇、智。
這七個字乃是朱聰斟酌了多日,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七種俠義精神。
每個院中都立著一塊石碑,闡述著院名所代表的含義。
七個院子本身的設計也各不相同。
勇武院乃是教授弟子習武練功的地方,院子寬大,將來會添置一些輔助練功的木樁、石鎖,還有刀槍劍棍的十八般兵器,院外還有一個大廣場,容納三百弟子一同演武,也不會顯得擁擠。
智慧院在大廣場的另一邊,內設藏經樓,可以存放各種經書典籍,乃至收錄的武學功法等,此外還開辟有數間教室,可供門下弟子在其中讀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