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著圣旨上寫著的“靜觀其變,勿與蒙古大軍交惡”命令,蜀中諸將皆憤憤不已。 人都打上門了,還觀什么觀? 不過眾人也知道這多半是朝廷不知此地戰(zhàn)情所致,但看著這句軟弱的之令,還是覺得心灰意冷。 蜀中發(fā)往臨安的戰(zhàn)報已經(jīng)有十多封,也不知道何時才有援軍。 相比于臨安,在開封的柯崇云對大理和蜀中的情報反而更加熟悉。 蜀中發(fā)往臨安的戰(zhàn)報基本都會先經(jīng)過韓寶駒的手,隨后上報到柯崇云那里。 第一次知道霍都征大理時,柯崇云剛結(jié)束第一屆議會的二次全體會議,正在籌備與李莫愁的結(jié)婚大典。 柯崇云猜到蒙古人這是準備通過迂回的戰(zhàn)術(shù)從南邊攻打宋國和華國,但這個時候華國暫時無力出兵西南,況且此時出兵也是名不正言不順。 于是他便請喜歡與山林為伍的四叔南希仁去荊州招募熟悉山地行動的青壯,組建叢林軍,隨時準備著。 柯崇風聽說可能要與霍都決戰(zhàn),便要求同去。 柯崇云無奈便在大婚之后,讓他加入南希仁麾下。 四月底,臨安終于得知蒙古大軍欲奪蜀中,大臣們商議應對之策。 有人提議立馬派出援兵,卻又有人反對道:“如今蜀中之地,東、北皆與華國接壤,西、南皆莽荒不毛之地,消息閉塞,此時尚不知戰(zhàn)況如何,不可倉促出兵。” 接著又有人道:“既然不能出兵,不如讓蜀中投降蒙古,之前我們已經(jīng)與蒙古結(jié)盟,共同討伐中原不臣,乃是盟友。蒙古人得蜀中,下一步必然要攻打中原,這是我大宋的良機。” 馬上便有人反對道:“唇亡齒寒,蒙古人轉(zhuǎn)戰(zhàn)萬里,滅大理,旨在圖謀中原,其野心之大,作風之兇悍,實所罕見,遠超當年之完顏阿骨打,等他們滅了華國,又怎么會放過大宋!” 眾人議論紛紛,卻遲遲拿不定主意 趙竑聽得頭大,怒道:“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你們到底想怎么樣。” 這時因議和有功,禮部尚書兼參知政事的李知孝出列道:“臣有一策,或可解一時之急。” 趙竑忙問何計。 李知孝道:“蜀中乃我大宋之地,自不可不救,然國內(nèi)之患未定,實在無力遠征,且有偽朝阻斷長江,朝廷想要支援也不可得。” 眾人聽他啰嗦,皆露出不耐煩之色。 李知孝察言觀色,忙道:“但是,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懂,北朝偽帝自然也能看得出來,如今我們已經(jīng)議和,不如遣使去北邊,請北邊出兵入蜀。” 立馬有人反駁道:“北朝之野心絲毫不弱于蒙古,讓他們?nèi)胧瘢M不是肉包子打狗!” 李知孝笑道:“我話還未說完。如今蜀中雖名義上還是奉陛下號令,然早就聽調(diào)不聽宣,之前北伐,東南兩路皆奮勇作戰(zhàn),雖然功敗垂成,但不失忠義,唯有西軍踟躕不前,其對陛下之忠心,早已經(jīng)蕩然無存。與其如此,不如斷尾求生。” 李知孝當初簽訂喪權(quán)條約,早有御使看他不滿,聞言出列道:“臣彈劾李知孝,通敵賣國,請陛下下令誅殺此國賊。” 李知孝忙反駁道:“臣所言乃肺腑之言,一心為國,豈是你們這些只知道空談的家伙所能理解。況且我話還未說完,爾等便出言打斷,到底誰是國賊?” 趙竑氣得臉紅,厲聲道:“且聽李相把話說完。” 李知孝忙作揖道:“陛下圣明。臣之計策實乃二桃殺三士之計。陛下明旨令北朝偽帝入蜀支援,暗中可派人先入蜀中,暗令蜀中將校投降蒙古人,暗中保存實力。到時雙方在蜀中必有一場大戰(zhàn),最后無論誰敗了,勝利一方也必然損失慘重,此時陛下自可乘機收回荊湖北路,重新掌控長江水道。蜀中亦不失也。” 趙竑聞言大喜,道:“李相所言有理,眾卿可還有補充。” 眾大臣皆無良策,見皇帝已經(jīng)表態(tài),哪里還會反對,皆沉默不語。 于是趙竑便著人厘定圣旨,一份送往開封,請求華國出兵支援蜀中,一份讓大內(nèi)高手秘密送往蜀中。 開元三九二四年,八月,柯崇云令柯崇風為先鋒,南希仁為主帥,領(lǐng)五萬大軍從江州入蜀;柯鎮(zhèn)惡則率領(lǐng)五千騎兵前往蜀中。 去年,南宋將漢中割讓給華國,當時南宋十萬北伐軍有半數(shù)直接留在了漢中,成了華國之民,另有小半家小都在蜀中,因而返回了蜀地,但對柯鎮(zhèn)惡的本事都心存敬服。 此番柯鎮(zhèn)惡光明正大進入蜀地,一路過廣元、入劍閣,經(jīng)綿陽直抵錦官城下,自無一人抵抗。 等他抵達錦官城后,出乎意料的是,蜀中將領(lǐng)竟直接將趙竑下達的投降蒙古人的密信交給了柯鎮(zhèn)惡,這便是等于,整個蜀地直接選擇歸附華國了。 這事其實并不算奇怪。 蜀中將領(lǐng)畏懼柯鎮(zhèn)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蜀中將士對懦弱的趙宋皇帝實在徹底心寒。 咱們在蜀地艱難抵擋外族入侵,勝負未分,死傷了那么多將士,你不發(fā)一兵一卒來救援,一句話便讓我們投降蒙古人,那些死去的將士如何能夠瞑目。 蜀中徹底倒向華國。 南希仁大軍在柯鎮(zhèn)惡抵達后的第三天到達錦官城,修整了三天,分處兩萬人馬留守城池,其余人馬包括原先留守的一萬守軍共四萬五千大軍開赴樂山雅安前線。 霍都大軍在樂山呆了七八個月終于適應了此地氣候,又與蜀軍打了幾場,勝多敗少,但皆是小勝,無關(guān)大局。 這一日,霍都正督軍攻城,忽然看到對方軍中多出一桿“柯”字大旗,前排一將,胯下啟著一匹高大白馬,但本人卻身形矮小,正是數(shù)年未見的柯崇風。 此時柯崇風已經(jīng)十九歲,剛剛進入變聲期,身材如十二三歲的少年。 霍都見了他心中頓時生出一股無名之火,正要驅(qū)馬上前,喝罵一番,卻見他旁邊一人身著披風,黑帶蒙眼,正是當初差點殺了自己之人,心中一突,忙又勒住韁繩。 “師傅,前方那個瞎子是個高手,身形如鬼魅,您能幫我將他生擒嗎?”霍都轉(zhuǎn)頭對身旁的卓袞道。 卓袞早見到柯鎮(zhèn)惡,聞言微微搖頭道:“此人曾來我金剛宗求學龍象般若功,其天賦之高還在貧僧之上,此時怕早已練成了神功第九層,比貧僧還高一個境界,貧僧也沒有把握贏他!” 霍都聞言不由泄氣,看了一眼雙方的兵力,暗道:“對方已經(jīng)有了援軍,強攻恐怕討不到好處。”于是下令暫時退兵。 這一日,霍都正與將士們商討伐蜀戰(zhàn)術(shù),忽然一騎匆匆而來。 來人是扎木合的心腹,帶來的卻是扎木合的噩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