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開元三九三零年,四月,霍都發兵五十萬,三路入侵中原。也是在這一年,南宋流亡海外的呂宋朝廷也組織了艦隊,騷擾華國東南沿海。 柯崇云派東海艦隊和渤海艦隊出戰,在沿海的海防炮的配合下,擊潰呂宋艦隊。 哲別與孟珙分別從西北和東北出兵,共計兵力二十五萬,主動迎戰蒙古大軍。 華國兵力雖少,但裝備更加精良,火器軍中又增加了神火飛鴉、蛟龍出海等特種火器,攻擊距離遠超蒙古騎兵的射成。 華國軍隊第一次在草原上,正面野戰擊敗了蒙古鐵騎,士氣大盛。 與此同時,南希仁柯崇風二人率領兵七萬,也與拔都率領的蒙古十萬西南軍打了兩場。 柯崇風在一次遭遇戰中生擒了拔都,之后卻將他放了,并告訴他,當年術赤的死,根本不是大理軍隊所為,而是霍都暗中下得手。 當年柯崇風在扎木合親軍中臥底,與霍都拔都等人稱兄道弟,他身材雖小,但本事不小,在怯薛軍中名氣很大,能與他相比的只有扎木合最器重的孫子霍都。 所以他的話,拔都還是十分重視的。 拔都是術赤的次子,與術赤的性格極像,勇猛,直率,他相信霍都,所以霍都說術赤是大理人殺的,他便信了。 但是回到草原后,他的兄弟們都不信,反而指責他沒有保護好父親,因此疏遠他,雖然他此時也有些懷疑了,但面對刻意疏遠的親兄弟,以及刻意親近的結義兄弟,他最終選擇了后者,成為了成為霍都手下的刀。 如今,在他心目中,同樣很有威望的柯崇風不但放過了他的性命,又跟他提起了舊事,他回到軍隊之后,便開始著手調查。 霍都既然敢讓拔都獨領一軍,自然留了后手。 拔都的調查絲毫沒有隱藏,被霍都安排監視他的人察覺后,便暗中圖謀殺死拔都,奪取軍權。 拔都在柯崇風的幫助下,逃了出來。 這時他哪還不知道真相。 于是拔都直接倒戈。 拔都統領的十萬大軍里,有四萬是完全忠誠于他的,另外六萬分別由烏斯藏貴族和霍都安排的另一名將領統帥。 蒙古人發生內斗,柯崇風可不會放過機會。 他乘機聯合拔都,將霍都的親信殺死,隨即逼降了烏斯藏士兵,然后擁兵十萬,反攻入烏斯藏。 藏地貴族并無忠孝之心,立馬選擇了歸降。 畢竟霍都統治烏斯藏的時間也不算太長。 此戰之后,南希仁認為柯崇風已經有了獨領一軍的能力,于是自己率領三萬華軍駐扎烏斯藏,而柯崇風則率領四萬華軍精銳,于拔都一道,合兵八萬,北上,先是收回青海,接著占領回疆,從敦煌,沿絲綢之路,攻入西夏腹地,直接斷了霍都的后路。 霍都后路被截,眼見華國合兵,自己連人數上的優勢也要失去,于是忙逃往捕魚兒海。 這一退,去出了大問題。 原來此次北伐,蒙古軍中有大量從西方俘虜回來的奴隸兵,作戰時,蒙古人驅趕奴隸兵沖在前面,因此這些奴隸兵早就心懷不滿。 蒙古軍順風之時,尚能約束,這一撤退,這些奴隸兵們便開始逃跑。 所謂兵敗如山倒,便是如此。 柯崇風拔都乘機追殺。 二人都熟知大漠形式,一直追到了金帳王庭,終于擊敗了霍都大軍。 包括霍都再內,扎木合的三個孫子,七八個重孫全都成了柯崇風的俘虜。 柯崇風帶著繳獲返回華國,國人振奮,群臣共同上書皇帝陛下,冊封柯崇風為冠軍侯。 這一場大勝,柯崇風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 他雖然已經二十二歲了,但看起來只有十五六歲的樣子,與當年的冠軍侯霍去病一般,年少有為。 眾大臣為他請封冠軍侯,看起來也是順理成章。 然后柯崇云看著那高高一摞請封的奏疏,卻痛苦的揉了揉眉心。 “你自己怎么看?”柯崇云看著自己的弟弟。 柯崇風冷笑一聲:“他們是在為我請封么?那是替他們自己請封呢!” 柯崇云登基之時,便已經在憲法中明確規定,華國百姓的華國,人人平等,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華國沒有貴族。 公侯伯子男,統統沒有,也沒有什么親王郡王之流。 就連皇帝,也只是一個職位。 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這一點還能勉強接受,但隨著華國越來越大,那些功勛大臣們心里自然各個都生出了小心思。 柯崇云雖然頒布了退休法,規定官員退休后還能同樣享受退休前的同等待遇,但這待遇畢竟不能世襲啊! 一旦自己死了,自己的子孫后代怎么辦? 所以這一次看著是為柯崇風請封,其實就是想要以此事為刀,在憲法上撕開一道口子。 柯崇風是柯崇云的親弟弟。 若是柯崇云同意他封侯,那么其他人再請封爵,柯崇云若是不同意的話,便會被人詬病,只需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若是不封柯崇風,說不定會挑起兄弟間的嫌隙。 以柯崇云向來重視親情,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兄弟立威。 柯崇風沒事,那么這些請封的大臣們便也不會有事。 “你既然看出來了,那便說說該如何處理吧?” 柯崇風嘿笑一聲:“這是你這皇帝該操心的事情,干嘛問我,反正你只要不是準備把我砍了,怎么樣都行!” 柯崇云道:“要不你來當儲君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