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德云大師弟》
第(3/3)頁
但也有過一次例外。
于謙兒曾經突破了這條紅線。在一次商演前,他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為了拖延時間,第一場的燒餅和曹鶴陽,從原本半小時的演出,足足拉長到了一個半小時。
馬拉松式的表演,讓兩人筋疲力盡,于謙兒在被灌了幾瓶礦泉水后,赫然蘇醒。
上場后表演的是一個文更,老郭憂心忡忡,于謙兒發揮穩定,酒勁沒有發作,但它正在醞釀。
兩人下場休息,換下一對徒弟上場。這一換,酒精浸透了血液。
第四段演出,郭、于再次上場,表演《汾河灣》,于謙兒的捧哏信馬由韁,意識流貫穿了全場,老郭如鯁在喉,三番五次,不能把情節推進下去,就是不入活兒。
老郭當時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惆悵,他把手絹系在頭上,大褂的前襟撩起一半,借于謙兒一個寸勁,老郭丹田發力,噌地翻了個跟頭,臺下響起雷鳴般地掌聲。老郭耗盡一生絕學,挽回了局面。
有驚無險,新觀眾看傻了,老觀眾笑抽了。
在2700人的北展,這段醉酒版《汾河灣》,載入德云社的史冊,成為了一個怪誕的經典。
不過當晚凌晨,于謙兒恢復理智,他也知道自己壞了規矩,立馬撥通老郭的電話,無比真誠地道歉。
他發誓以后演出前再不喝酒,老郭對老哥哥通情達理,醉酒一事當即翻篇。于謙兒肅然起敬。
老郭在《過得剛好》一書中,反復使用了11次“尊重”這個詞,來表達自己和于謙兒建立默契的竅門。
“就是尊重,互相尊重,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又不尊重我,我還尊重你;你還是不尊重我,我還是尊重你;你老是不尊重我,我弄死你?!?
老郭要“弄死”誰?
誰不守規矩我弄死誰!
但爺爺沒有對于謙兒的針對性。畢竟他于謙兒每天就知道玩兒,罪不至死。
或者按照老郭所設的容忍值計算,于謙兒還有四次撒野的機會。
說完規矩就不得不提老郭的為人處事。
活在弱者中間
老郭從入行,似乎就在尋找兩種人,一個是師父,一個是仇人。
他先是拜師高慶海學習評書,后又拜師楊志剛學習相聲。16歲的老郭就已經找到兩個師父。
31歲,他終于拜入大師門下,侯耀文讓他在天子腳下有了立足的根基。
“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
這句話是說老郭的。
侯耀文與老郭的師徒之緣,只持續了三年,不過他的一句話,還是概括了徒弟的藝術人生前半生。
2004年,于謙兒通過師父石富寬,向侯耀文引薦了老郭。師徒關系確立,老郭與主流相聲界終于有了師承。侯耀文在2007年過世,老郭痛心疾首,在德云社的后臺,立師父遺像,時常還在旁邊擺上一大瓶可口可樂,據說喝可樂是侯耀文生前的一個喜好。
不過當時有不少跳梁小丑。
所以老郭也就開始記仇了。
在老郭的的回憶里,當時相聲界有人希望組織一次游行,建議有關方面封殺德云社,這一切是因為他們觸動了某個利益集團。
她曾經統計,85%的相聲藝人在三十歲之前都在圈外,都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入行。
“他們表演個節目、錄個晚會沒有問題,但和賣票演出是兩回事,需要真東西?!?
老郭帶著傳統相聲的偏見,將晚會圈批得一無是處。“演出不要超過十二分鐘本原本是這個圈子的共識,但我們的出現把這一切打破了?!?
在那段時間的聲討中,有三件事讓他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從2005年開始,同行們每天都聽老郭的相聲,從中找出一些可能引起麻煩的話題,抄送有關部門。
第二件事兒是2006年,bj相聲界部分同行,發起了一個靜坐的安排,后來他們出了點矛盾,此事未成功;還有一件事就是眾所周知的“反三俗”,“反三俗”沒有錯,低俗、庸俗、媚俗,該反,但關鍵是不該由一幫很三俗的人來“反三俗”。
馬季先生曾說:“我太愛相聲這個行業了,但是我太討厭這行人了?!崩瞎型硎?。
老郭一直很尊重馬季,有一次馬季在老郭家里準備幫德云社題字,當他攤開紙,寫到一半的時候,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相聲同行的挑撥,說不要管老郭。馬季就說:“我們不能這樣,人家老郭是在做對相聲好的事?!?
其實老郭骨子里一直到很純粹。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