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整個大明朝的經濟狀態快速扭轉到良性狀態中,經過十年的循環發展,整個大明朝進入快速發展的通道,人口迅速膨脹起來,各地的農業產量連續攀上新高。 經過十年多的教育,童子軍逐漸長大成人,成為帝國新生代的中堅力量,在他們的帶動下,整個帝國自然科學快速擴散出去,帝國內部的主流學派逐漸向自然科學轉變。 曾經的儒家思想開始退居為其中的一個學科,教育開始分科,儒家思想逐漸開始偏向于語文,數學和科學逐漸獨立出來。 并且在科學的范疇下,同樣開始出現細分的情況,出現有單獨傳授和研究物理、化學、生物等細微方向的學派。 隨著農業產量的持續提高,國內糧食富裕程度越來越多,人口出現爆發性增長。 整個人口結構越來越趨向于年輕化,新生代在人口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 在很多地方,一個家庭擁有五六個孩子的情況比比皆是。 在朱弘棟的指點之下,隔離疫苗快速被研發出來,嬰幼兒的存活率越來越高,嬰幼兒的護理技術在日新月異的發展著。 在這些條件的支撐之下,帝國的人口不斷攀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當帝國的人口突破兩億的時候,朱弘棟已經三十七歲了,這個時候他已經掌控這個國家足足有二十年時間了,而他的孩子有很多已經可以知書達理,學習科學知識了。 在這二十年的時間里,朱弘棟做了很多事情。 他持續不斷的向外移民,二十年之間一直就沒斷過,每年向外輸出的人口都達到上百萬的規模,即便是國家因此承受著巨大財政壓力,他仍然憑借自己皇帝的威望,以一己之力強行推動。 連續二十年時間,幾乎輸出了將近兩千萬人口,這些人口廣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個大洲。 其中東南亞占據了相當一部分,隨后就是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這三個幾乎相當于空白的大洲,被朱弘棟用持續不斷的海量人口不斷添補著。 大洋洲人口承載量并不是很高,注意朱弘棟只送上去一百萬左右人口,滿足基本需求之后,就將輸送的目標轉向大洋洲周圍的群島,以及南北美洲。 龐大的人口不斷的輸入,迅速改變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人口結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