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別的先不說,光是讓大明王朝所有的士子以及參加科考的那些官員,閱卷官還有小吏完全學會臺閣體,這就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 “小方子,我怎么覺得你這三個辦法有形而無內涵,根本沒辦法根治問題的根本所在啊?” 和朱標不一樣,朱元璋在旁邊皺起了眉頭。 這幾招的作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對于考生的文風并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只要那些考官有心,考官依舊可以通過試卷的文風,讓心儀的士子考中進士。 “哈哈哈……” “祝老頭,你終于開竅了。” “不錯不錯,你居然學會思考了。” 面對著朱元璋的詢問,方世玉朗笑三聲。 “至于文風的事情,本公子也有三個錦囊妙計。” 方世玉滿臉得意的伸出三根手指頭。 你說什么? 又有三個錦囊妙計。 朱元璋和朱標滿臉驚訝的看著眼前的方世玉。 剛才限制士子與座師之間的關系,你就用了兩招。 防止士子以及考官們在卷面上傳遞信息,你又用出三招。 沒想到在這三招之后,你又來了三招錦囊妙計。 你小子心里面到底還有多少天馬行空的想法? 難道你就不能一次性說出來嗎? 像你這樣吞吞吐吐喜歡吊人胃口的,簡直是急死人了。 “恩人,您這三道錦囊妙計是什么?” “派官,六藝,八股文。” 方世玉開口說道。 這三個辦法非常簡單。 北方士子的水平之所以不如南方士子,無非就是北方那邊沒有什么理學大師。 這件事情非常好辦,只要朱元璋下旨命令那些居住在南方的大儒以及隱士去北方教書就行了。 這些大儒不愿意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