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一十九章 遷都跟打安南,先進行哪一項?-《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2/3)頁

    “倒是也可行,最低級的士兵,一年的餉銀只有七貫錢,折算成銀子的話,那就是五兩八分,往上的小旗到總兵,都是各有定數的。因此換算成白銀,這份量上,怕是不大好把握。”

    方世玉將手中的文書放在桌子上,擺了擺手,再次說到:“這件事我知道了,我會稟報陛下定奪的,諸位還有別的事情嗎?”

    老朱頭想當甩手掌柜?

    想得美!

    我特么搞不定的事情,自然你自己來搞定了!

    兵部尚書,當即說到:“殿下,大明募兵制度的問題殿下還得細細考量一番才行,如今朝廷每年裁撤衛所軍多達五十余萬,招募新兵則為三十余萬。”

    “三年內,大明境內的衛所,將會系數都被裁撤了,招募的新兵,朝廷每年需要花費的銀餉將高達五千萬貫,糧草也高達一千五百余萬石。對于朝廷來說,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負擔啊!”

    這件事雖然跟兵部也有關系,但是兵部尚書顯然是在為戶部尚書說話。

    大明的財政現在確實有點艱難,雖然朱元璋一直在推廣方世玉進獻的新政。

    朝廷的稅收情況已經好轉了很多,天下百姓也都有了田產。

    但銀子就那么多,朝廷儲備的量也是有限的,無論是金子還是銀子甚至銅錢,在大明都算是欠缺的。

    方世玉點頭道:“這件事我會跟陛下商量的,但是軍隊的開支,不能降低,只能增加。朝廷維護地方,補貼民眾,所用的銀餉占比很小。軍隊的開支,一直都是朝廷的大頭。至于銀餉,先用銀子跟銅錢配合使用,發給各地的新兵吧。”

    老朱頭為了鼓勵民眾當兵,答應年初發放全年的銀餉,方世玉自然要貫徹下去,錢到手了,人家才更愿意為國家奉獻嘛!

    “諸位還有別的事嗎?若是沒事了,那就各自回去工作去吧,我去找陛下商討一番。”

    見眾人都沒事了,方世玉這才緩緩離開了詹事府。

    老朱頭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自己才離開多久,大明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

    乾清宮。

    “方小子,處理朝政,感覺怎么樣啊?”見方世玉走了過來,朱元璋頓時一臉揶揄的看著方世玉。

    “不咋樣!老朱頭,你這甩手掌柜當的倒是舒服,我來找你,是有件事要跟你商量。”

    實際上方世玉倒也不算累,能在老朱頭手下當官,還不出事的,要不就是狠聰明,要不就是狠老實。

    這兩種人,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那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那些偷奸耍滑的,老朱頭早就拉出去砍了。

    “啥事?我就知道你個小王八蛋不會讓朕舒坦。”朱元璋老老神在在的來了個葛優躺,窩在軟榻上問到。

    “放開海禁,大明水師,無往不利,從大明水師建立之日起,也就輸給了陳友諒一次小規模的戰役,此后就沒有再輸過了。”

    “如今水師已經組建了三十年了,百戰百勝,較之三十年前,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海上那些倭寇,不過都是些游兵,大多都是陳友諒跟張士誠的舊部。”

    “這些人,自然不是咱大明水師的對手,朝廷養著水師,銀子不能白花不是?總要給這群水師找點事做,就當是軍訓也好啊!”

    “更何況,今天我去詹事府,他們告訴我,朝廷每年的軍隊開支那是一個天文數字啊,咱大明朝廷,實在是缺銀子啊!”

    方世玉特意查了一下大明國庫銀子的存量,怎一個慘字了得?

    這還是沒有發放軍餉之前得數量,一旦軍餉發放完了,估計五百萬兩都不到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這點錢實在是捉襟見肘啊!

    小日本得石見銀山,很明顯,就是一個來銀子最快得地方!

    而且這個銀礦,目前還沒被發掘,要到十六世紀才會被發掘,發覺后,更是開采了四百多年,還沒開采完!

    當之無愧得金山銀山啊!

    朱元璋聞言,頓時嘴角抽搐了一下:“放開海禁不過就是一句話得事情,剿滅那些余孽也不過是手到擒來,但是這打仗可是要花銀子的啊!”

    “你讓水師去打仗,朝廷的國庫怕是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開支啊!”

    方世玉翻了個白眼,緩緩說到:“打仗確實會花銀子,但是咱們可以以戰養戰啊!海上的銀子可不比陸地上少,咱大明的貨物,只要運出去,一個來回,銀子還不就大把大把的回來了?”

    “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西域的絲綢之路如今已經可以淘汰了,只有海上貿易,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啊。朝廷只要賺到錢了,百姓也就有福了啊!”

    方世玉倒是沒有直接告訴朱元璋,日本島有個銀礦,在方世玉看來,開采銀礦這事不著急,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自己都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這海上貿易不走起來,豈不是對不起自己之前的謀劃了!

    “海上貿易,真的這么重要?”朱元璋也不由得好奇起來。

    “重要!非常重要!”方世玉一臉篤定到:“海上貿易,不僅可以讓咱大明富得流油,還能跟異國進行文化跟科技上的交流。只有走出去,咱才能知道咱們強大在什么地方,才能知道外邦弱在什么地方。”

    “咱華夏被韃子統治了九十余年,這九十余年,咱華夏可算是直接斷層了啊!不僅斷層了,簡直就是倒退啊!如今咱大明,至今還深受負面影響。”

    方世玉很想拿朱元璋繼承了殉葬制度來舉例子,可看了一眼,這里只有他們兩個人,只要說出口,怕是老朱頭的腳又要跟他的屁股來個親密接觸了。

    不過,作為中華文明的再造者,史上最愛民最惜民的好皇帝。朱元璋繼承殉葬制度,倒是也情有可原。

    對,就是繼承。

    明朝的前身是元朝,雖說元朝只存在了98年,但以古代的平均年齡計算,這98年足夠傳承四代以上。因此,朱元璋生活的年代必然是深受元朝制度的影響,而元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以活人殉葬是實打實的。

    比如《成吉思汗列傳》記載:“諸將負成吉思汗柩歸蒙古,秘其喪,在道,遇人盡殺之殺40名貴族美女及大汗之駿馬以為殉”

    《元史·本紀》記載:“順德馬奔妻胡閏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寧民妻魏益紅以夫死自縊殉葬,并旌其門。寧和眾縣何千妻柏都賽兒,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門。”

    由此可見,元朝的殉葬制度確實是非常發達。因而,朱元璋作為元朝的遺屬民,繼承它的(殉葬)制度也是很正常的。插一句,雖說漢朝以后官方上沒有了人殉,但背地里真不少。

    朱元璋后期,傾盡全力所培養的太子朱標先他一步逝世,因而朱元璋只能按照祖制,也就是將皇位傳給年僅15歲的嫡長子次孫,朱允炆。眾所周知,朱元璋精通權謀,所以必然知道外戚干政的道理。再加上當時的朱允炆年僅15歲,一旦他撒手人寰,那時的朱允炆萬一被后宮中的其他妃嬪所影響,那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明朝之前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如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所以誅殺鉤弋夫人。南北朝期間北魏規定,凡太子新立,其母必須當即賜死。

    由此可見,朱元璋將后宮大部分妃嬪殉葬,不說百分之百,但起碼是有百分之二十的可能,是擔心“子幼母壯”從而發生外戚干政。這里其實還有一種可能,萬一朱允炆繼位后跟唐高宗李治一樣,對先帝的后宮嬪妃感興趣,那不是非常尷尬嘛。

    朱元璋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借用一句流行語,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撿。朱元璋小時候因為家里貧窮而不得不替人放牛,但盡管如此,他的父母和幾個兄弟依然被餓死在家中,就連他自己也是淪落到皇覺寺出家。后面若非幾個兄弟拉他入伙,那朱元璋還不知道在哪流浪呢(皇覺寺將他趕了出去,理由是糧食不夠)。

    所以,朱元璋在當上皇帝后,非常注重民間百姓的生活質量,這也是他對開國功臣和各級官員大開殺戒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朱元璋雖然是皇帝,但骨子里依然是一個突然富裕了的普通百姓,所以他必然有很強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而這兩個欲望必然會影響他的決定,即不能只有活著的時候才能享受,哪怕是死了,也得享受(皇帝待遇)。而且朱元璋前半生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而生離死別帶來的就是無窮無盡的孤獨,而解決孤獨的唯一方法,就是讓那些跟自己親近的人永生永世的跟著自己。

    朱元璋為了革除元朝帶來的奴性枷鎖,便提倡恢復宋制,而宋朝的制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即“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個在當時來說就是個貞節牌坊,即民間百姓與王朝統治者,為了鞏固皇權與自家聲望,便逼迫女子必須為丈夫以死守身的邪惡思想。

    其實從明朝開始上面那句話就被惡意的曲解了,因為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是,如果妻子要為丈夫守節,那丈夫也得為妻子守節(而且這句話其實很廣義,有時候也可以用來形容不屈的精神)!

    所以,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尤其是將朱熹作為自己半個偶像時,那么為了保證后宮嬪妃對自己的貞潔,也為了保證自己是一個嚴格遵守禮教的統治者,讓他們為自己殉葬也就不那么難以理解了。

    最后的最后,明朝時期凡是被殉葬的嬪妃或宮女都被稱為朝天女。而成為朝天女后除了自己能獲得追封和表彰外,家屬也能獲得更好的補助。實物獎勵先不說,起碼一個世襲的錦衣衛千戶或百戶是跑不了的。

    所以,有些時候那些殉葬的宮女或嬪妃并不一定是被皇室逼迫的,也有可能是自愿的或被家人逼迫的。畢竟南宋以后女子的地位確實不高,也極易被家庭環境所影響,哪怕是讓他們去做無辜的犧牲。

    方世玉一直打算廢掉這個殘忍的制度,顯然,現在還不是時候,或許等朱老四登基后,大概就可以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