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元璋狐疑道:“什么問題?” “朝鮮不臣之心。他們今天想要鐵嶺衛,就標志著,他們的政治訴求是擴張,孫兒感覺,應該可以敲打一下他們了。”方世玉聳了聳肩,在不敲打一下朝鮮,李成桂還真以為把女兒嫁到了大明,送到了他方世玉的床上,就能從大明取走土地了。 他那不是癡人說夢,大明對于土地的訴求,那是非人類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這些事情,你去處理,朕還是要問你,女真要如何處理?” 方世玉微微遲緩,看了眼徐輝祖和常茂,猶豫道:“兩個辦法!” “說!”朱元璋直接問道。 方世玉坦言道:“其一,男丁殺絕,從各地牢房里挑選些罪責輕的,流放遼東,分給土地,保證明年遼東的春播不被耽誤。” “其二,全數打散混編,把他們的什么什么氏啊,全部改成我朝姓氏,內遷,他們只有十幾萬人。一個村莊放一個,他們都填不滿整個大明!” 方世玉滿不在乎,既然女真投降了,雖然全殺了會省事,但站在政治的角度上,那只能圖一時爽快。 解決女真的辦法,絕不僅限于殺絕,將他們內遷,每個郡縣就四五個女真人,他還能翻起風浪,那就真的是大明該亡了。 更何況,方世玉打著亡其苗裔,絕其傳承的理念,改名,改姓,三代,五代人,他們就和大明境內的蒙古人,色目人,沒有什么區別。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嗯,你先回去吧!” 愣了愣,方世玉還是躬身說道:“微臣告退!” 說著,方世玉轉身離開了武英殿。 隨著方世玉離開,朱元璋笑了笑道:“你們看,咱這大明福星如何?可有治國安邦之能?” “天雷王殿下聰穎,政事,兵事,多有見解,治國安邦,綽綽有余!”徐輝祖倒是不留余力的夸贊著。 無論怎么說,徐妙錦也是進了方世玉的內宮,雖然這關系有點亂,但支持就是支持,哪怕徐輝祖在方世玉娶徐妙錦這件事情上,頗有微詞。 常茂苦笑一聲道:“天雷王治國安邦自是沒問題的,只是我怕天雷王太好勝,做事不留余地,斬盡殺絕?” 朱元璋一眼便看出了常茂心中的擔憂。 并不是朱元璋刻意要詢問他們二人的意見,無論方世玉是不是真的能治國安邦,既然他朱元璋選定了這個輔政大臣,那就一定要執行下去。 如果真的有人認為方世玉不適合,那也應該去見閻王。 “陛下圣明!”常茂嘆息道,當方世玉說出那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時候,常茂就能感受到。 朱標登基,大明的腳步非但不會停歇,反而會迅速加快,四方征戰,窮兵黷武,或許會成為方世玉一生的寫照。藍玉如今基本等同于軟禁了,他舅舅尚且如此,何況是他? 朱元璋微微點頭道:“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咱已經做的很好了,還有句話不是說嘛,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們兩個也不小了,當年咱和你們老子打天下的時候,還沒有你們呢! “現在太平盛世的,不是當初啃樹皮的時候了,打仗還是少打的好,但也不能墮了大明的威風,讓四周番邦以為大明好欺負。” “咱也沒什么要求,咱終究是要走的,徐氏,常氏,都是與國同休的!”朱元璋說完這些,話鋒一轉道:“你們先回去吧,咱也老了,累了,先歇著了!” 常茂和徐輝祖微微錯愕,朱元璋這說話說一半,真的是要人命呢。 二人連忙躬身,離開了武英殿。 出了宮廷,過了午門,常茂看了眼徐輝祖道:“你聽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嗎?” “怎么?你會聽不明白?”徐輝祖嗤笑道 常茂嘆息道:“當然聽明白了,只是我感覺,這事情好像沒那么簡單。” “如何說?”徐輝祖直接出聲詢問道。 “我感覺,皇帝這是要殺人了,他一直在重復自己老了,又敲打我們給天雷王效力,這不是要幫天雷王最后鋪路了嗎?” 常茂心中越想越亂,確實,常家和徐家,都可以算作是與國同休的豪門大族,而且無論常家還是徐家,他們在五軍都督府,都是身居高位。 是整個帝國的軍隊長官,領了圣旨就可以帶兵出征的。 “別問我,回家自己想吧,我已經和五軍都督府那邊說了,這個冬天,我要冬眠。”徐輝祖并非沒有給常茂透露消息。 至于常茂能不能理解,就看常茂的造化了。 畢竟,很多事情,他們也不好琢磨的那么透徹,便是琢磨透徹了,也要藏在自己心里,不能分享給任何人。 常茂點了點頭道:“知道了。” 人在離皇宮二百余米的地方,一左一右,回自己的家去 而這個時候,方世玉在東宮,思慮良久,也沒想明白,老朱頭問了自己這么多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什么呢?”朱紫怡走到方世玉面前,開口詢問著。 “女真叛亂。老爺子讓我想辦法,解決這幫女真人的問題!!”方世玉神色疑慮道。 朱紫怡笑著道:“女真叛亂?情況怎么樣了?” “怎么樣了?他們前腳叛亂,沒用兩天,就被圍堵投降了!”方世玉毫不在意的說著,大明朝的軍力,還是非常強盛的。 北方的衛所根本沒有動過,朱元璋似乎也不知是怕招募的新兵蛋子去邊防會出亂子,還是他認為,邊關的衛所,可以一點點蠶食草原地區,閑時可牧,戰時可勝! 朱紫怡挺著肚子,在方世玉面前晃了一圈道:“剛才太醫來了!” “院正怎么說?”方世玉鄒著眉頭,這朱紫怡倒是真特么爭氣,他和朱紫怡也不過同房三次罷了,其他人也差不多,倒是這朱紫怡直接就跟著懷孕了。 “還能怎么說,讓我少動怒,少生氣,別上火,吃些有營養的東西,保準生個大胖小子!” 朱紫怡絲毫沒有一點的羞澀之意,整個大廳,也只有他和方世玉兩個人罷了,至于兩旁服侍的宮娥,直接被朱紫怡給無視了! “大胖小子?我比較喜歡女兒!” 方世玉正和朱紫怡說話間,一名小太監緊忙跑了過來,躬身在方世玉的身邊道:“殿下,殿下!” “怎么了?”方世玉疑惑道。 “有人敲響了登聞鼓!!人已經被帶進宮了,陛下的意思是讓殿下先詢問緣由,自行決斷后去養心殿見駕!” 小太監語氣平緩,不急不躁的說著。 方世玉愣了愣,登聞鼓哎,別的王朝設立登聞鼓,就是給老百姓看的,朱元璋這個登聞鼓是真的特么好用。 只要敲了登聞鼓,在洪武一朝,是肯定能得到皇帝的召見,最差,那也是皇太子朱標處理,然后上報老爺子。 如果朱元璋對朱標的處理方式和結果不滿意,還是會親自出面處理。 在洪武朝,登聞鼓就是貪官污吏的警鐘。 什么狗屁的僭越,民不告官,在洪武朝不存在這種事。 “那快去吧,老百姓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朱紫怡連忙開口說道。 反倒是方世玉微微停頓,看了看身上的衣服,開口道:“來,換常服!”剛剛從詹事府罷工,去了一趟武英殿。方世玉還穿著一身赤紅色的莽龍袍,穿這樣去見老百姓,雖然可以彰顯皇家威儀,但方世玉反倒認為,這種威儀,不要也罷。 腳步急促,一眾宮娥翻箱倒柜的找出一套常服給方世玉換上。 看著樸素的妝容,方世玉照著銅鏡道:“人帶到那里了?” “就在金水橋等著。”小太監連忙開口說道。 方世玉點了點頭,邁開步子,快速向著金水橋的方向走去 十余個小太監跟在方世玉的身后,畢竟外人進宮,雖然經過了層層檢查,身上不會有什么危險的東西。 但安全還是要保障的,讓人打一拳頭也不舒服不是。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當方世玉出現在金水橋時,兩男一女,站在金水橋上看著內河,心中萬丈宏情。 原來,他們也是可以進到皇帝老子住的地方。 “老鄉,哪里來的?”方世玉上前躬身作揖。 那老者倒是有點見識,認出了身后的太監,而方世玉雖是作揖,但彎腰的程度卻不大,鐵定是個主人。 老者名叫李順,拉著兒子和外孫女跪在地上道:“陛下啊!!!” “老伯,可不能這樣叫,我是天雷王,并非是皇帝,陛下將政務交到我的手里,今天聽到老伯敲擊登聞鼓,想必是有什么冤情要說,你們有什么事情,跟我說就可以了,我可以為你們做主!” “冤情,對,我們有冤情,您是天雷王殿下?”李順一臉凝重的看著方世玉道。 “老伯年歲不小,怕是比陛下還大一點了,快起來,坐著說!”方世玉上前扶起了李順,身后的小太監也是頗有眼色的,趕忙快步上前,拉著李順的兒子以及外孫女起身。 “老人家,有什么事情,現在可以說了!”方世玉直接席地而坐,一群太監站在身后,遮擋住了陽光,方世玉開口道:“都坐下來!” “諾~”小太監們哪里還敢遲疑,如果他們有權力坐著,誰又愿意站著呢。 二十余人兩相對望的坐在金水橋上,方世玉道:“老伯,哪里人啊?” “老朽,嗚嗚,老朽是西安府,藍田縣人士。”李順說話時,頗有些泣不成聲,也不知是因為感受到了大明皇家的對民親情,還是怎的,淚眼婆娑的看著方世玉。 “藍田縣人士,你們藍田的官員有問題?那你們應該直接捆了他,押到陛下面前,當面對質啊!” 方世玉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開口說道。 歐陽倫的事情,方世玉督辦的,但方世玉還真的不知道,藍田縣令被拉下馬,送進了錦衣衛詔獄。 這個藍田縣的縣令,充其量只是個八品官,甚至藍田縣的任免,都不需要朱元璋同意,吏部可以直接調任。 而捆綁官員到朱元璋面前對質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為了這件事情,朱元璋還連殺了好幾個封疆大吏。 “沒有,沒有,我們是來送萬民書的!”李順從懷里取出來一份萬民書,恭敬的遞給了方世玉道。 “殿下,一定是錦衣衛,濫殺無辜,欺行霸市,他們抓了藍田縣令陳大人,可這陳大人,真的是個好官,十足的好官啊,他怎么會是貪官呢!” “他在我們藍田縣,興修水利,搭橋鋪路,賑災難民,功德比青天啊,藍田縣在他的治理下,發展的也是很快!” “如今錦衣衛突然抓了人,說是陳大人貪污官糧,參與了駙馬都尉的走私一事,可陳大人這么好的官,他怎么會貪污官糧,更是牽扯上了殺頭的買賣!” 李順泣不成聲的說著。 似乎在他心里,就只認準了,這陳大藻,就是個好人好官。 “陳大藻?這個人我倒是有點印象,錦衣衛上報說,他在藍田縣,明知歐陽倫販賣朝廷嚴令禁止的違禁品。為了幫助歐陽倫湊齊五十輛大車,監守自盜,販賣了一千三百石官糧,那些官糧,可是老伯們災年的時候,糊口的糧食!” “沒了它們,一旦藍田縣出災情,乃至整個西安府出現災情,朝廷的賑災糧還沒過去,老鄉們就要餓殍遍地了!” 大明朝廷在每個縣城都有官糧倉,州府里是大糧倉,就是為了防止出現災情的時候,朝廷反應不及時,物資運輸不到位。 讓老百姓出現餓死的事情。 藍田縣的規模,官倉內每年儲備糧是一千五百石,近十九萬斤,熬粥節省的話,足夠西安府調糧的時間。 而就算整個西安府都是災情遍地,有了這筆糊口糧食也足夠朝廷騰出手從其他地方,快速運輸賑災糧過去。 也足夠朝廷騰出手從其他地方,快速運輸賑災糧過去。 或許還是會餓死人,但這個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李順道:“陳大人不會的,他是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偷盜官糧的事情,肯定不是他干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