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三十九章 漲工資-《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1/3)頁

    江寧縣。

    方世玉在街道上,走街串巷,身旁跟著的夏元吉品頭論足道:“不錯,不錯,這江寧絕對是有奇才的!”

    “江寧臨近京師,有京營數十萬大軍拱衛,縣城又有一個衛的兵力駐防,還有當地的捕房,治安倒是不錯!”

    方世玉對于江寧縣的樣子,并沒有表示什么特別驚訝的樣子,雖然說江寧縣的變化確實很大,但還沒有大到讓方世玉驚為天人的地步。

    走到一處掛著牌子,售賣豬肉的攤位前,方世玉出聲詢問道:“壯士,一斤肉多少錢?”

    “十貫,五貫,七貫,兩貫!”屠夫手里拿著剔肉刀,對攤位上的豬肉一一指著報價,不一樣的肉,價格自然不一樣。

    方世玉點了點頭道:“嗯,來兩塊小腿肉,要一斤就夠了!”

    “好嘞!”

    屠夫拿著剔肉刀,直接開始動手,方世玉見狀,開口詢問道:“壯士,你這一天能賣出去多少?”

    “一頭豬吧,二三百斤的肉,如果趕上哪里辦酒席,三四頭豬都不夠賣的!”屠夫一臉笑容的說著。

    臉上洋溢的笑容,不似作假。

    方世玉來江寧縣,也是心血來潮,看看這江寧縣,到底有什么變化,也沒有下公文,畢竟江寧縣與應天府,還是特別特別近的。

    直接說江寧縣就是應天府的一部分,都毫不為過!

    提著肉,方世玉道:“那你這賣一頭豬,能賺多少錢?”

    “差不多能賺三四百貫吧,扣了稅,能剩三百貫錢左右!”

    聞言,方世玉點了點頭,繼續詢問道:“夠用的嗎?”

    “當然夠用了,一斗米才十貫寶鈔,一天能買三十斗米,吃不了的!”屠夫笑了笑,這時,兩個結伴而來的中年女子來到攤位前,欲要買肉。

    夏元吉拉了拉方世玉道:“殿下,看樣子這江寧縣的縣令,也是個能手,要不要去見見?”

    “見見?那就去瞧瞧吧!”方世玉微微點頭,邁步向著縣衙走去,他倒是想要看看,這江寧縣,到底是什么情況,搞起來養殖了。

    在縣城外,方世玉看見了十數個大水塘,里邊到底有多少魚,全然不知,但養殖戶將魚苗扔進去,確實是做了養殖業。

    而且江寧附近多山地,畜牧業也不是做不了,雖然比不上北方的畜牧業發展,但若是江寧成了養殖業的中心,日后南方的肉食可就有了解決的辦法了。

    只是當方世玉來到縣衙時,整個縣衙,門可羅雀,官府大門緊閉,方世玉回頭望了一眼道:“這什么鬼情況?”

    “江寧治安非常好,縣令不坐堂,去想辦法發展江寧縣的經濟,也是正常的。”夏元吉不尷不尬的說著。

    搖了搖頭,方世玉道:“算了,回去吧。”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初七!

    太和門。

    方世玉開口道“我去江寧,當地的發展,確實迅猛,畜牧業,養殖業,提供了大量的肉食,江寧縣的百姓,幸福指數也很高,工資高,物價低!”

    “這是江寧縣令的功勞,江寧縣也應當應分成為新朝的楷模之地,所有州府郡縣,應當將民生民計,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高收入,低物價,而不是低收入,高物價,大明現在不缺糧食,朝廷每年三次開倉售糧!”

    “戶部先說吧!”

    方世玉心中還是比較滿意的,江寧縣的風采,低物價高收入,養殖場,畜牧業,屠宰,售賣,都給當地的百姓提供了極多的就業崗位。

    這個時候,夏元吉開口道:“針對江寧縣的事情,朝廷應當對當地官員,進行表彰,并且任期調離時,優先升遷!”

    “另外,關于江寧縣的發展指導,對于全國的領軍作用,尤為重要,微臣認為,朝廷應當選取一定的免稅區,大力扶持商貿發展。”

    夏元吉懂得理財,知道怎么花錢,怎么賺錢,但他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辦法促進商貿繁榮

    但是免稅的辦法,確實是一勞永逸

    方世玉搖了搖頭道:“免稅的話,還是算了吧,朝廷大力扶持商貿發展,為的就是收取商稅,如果免稅,大量的財富留在民間,造成通脹,導致寶鈔貶值不說,還容易滋生腐敗。”

    方世玉揮了揮手,免稅的話,現在還是不弄的好,按照方世玉的心思,等著這一次遠航結束,藍玉返回之后,朝廷也拿下交址。

    倒是可以試一試,在交址那邊,搞減免商稅的政策,讓更多的內地商賈,對交址進行殖民外輸,以保證迅速恢復交址的民生民力。

    兵部尚書候泰開口道:“殿下,開國公常茂,已領兵出征,按照腳程計算,只怕開國公的大軍抵達交址,便已經要入冬了!”

    六月出發,路上至少要浪費三個月的時間,九月抵達交址,展開進攻,又是月余時間的流逝

    方世玉微微點頭道:“開國公為帝國開疆拓土,維護祖宗領土的完整統一,兵部應當對軍糧,軍需,無條件支持。”

    “至于什么時候到前線,什么時候開戰,什么時候能收復交址全境,全憑開國公定奪!”

    方世玉是沒什么機會去戰場上了,畢竟他手里還是有能拿得出手的大將可以領兵作戰,真正到親征的時候,就是說明這朝廷少了條胳膊。

    朱棣為什么要親征蒙古?如果不是丘福北伐大敗,朱棣也用不到自己上戰場。

    藍玉被方世玉趕去海上,但其他大將,并沒有死傷多少,還不需要方世玉親征

    突然間,方世玉腦子一轉,似乎想起了什么,開口詢問道:“陳迪,朝鮮那邊什么意向?”

    “回稟殿下,朝鮮王李成桂的動向,微臣還沒摸清楚,和朝鮮的使臣交涉多次,朝鮮并不愿意放棄自傭軍隊讓天朝駐軍保護!”

    “朝鮮王世子李芳遠,倒是提出過,想要采買天朝火器的想法,只是朝廷嚴禁火器外流,最后只能是不歡而散,不了了之!”

    陳迪一字一言的說著,他倒是和朝鮮使臣團交涉了許多次,按照方世玉的意圖,朝鮮完全可以放棄軍事力量,大明對朝鮮半島實施軍事保護!

    但是朝鮮似乎明顯不愿意放棄這好不容易得到的權力。

    方世玉搖了搖頭道:“候泰,火器制造局的生產效率如何?年產線膛槍達標的能有多少?”

    “火器制造局給的數據是年產十三萬桿,只要朝廷拿的出錢,就可以在三年列裝全軍!”

    候泰篤定道。

    “那線膛槍和火銃的威力相比,如何?”方世玉繼續詢問道。

    “線膛槍無論是裝填速度,還是射程,都遠遠超過了火銃。”候泰并沒有多么嚴謹的數據,但他見過火銃和線膛槍的差距,那真的可以算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自然,當年弄出來洪武二十四式火銃的時候,比之以往的火繩槍,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三年內列裝全軍,會淘汰多少火銃下來?”方世玉眉頭緊鎖,這么大的淘汰量,好像朝鮮應該是吃不下的啊。

    “大致應當有四十萬桿火銃退役!封存!”候泰心中只能摸了個大概數據,畢竟兵部這些年,每年的采購都不在小數。

    “問問朝鮮吧,他們能吃下去多少,能拿出來多少錢換,另外,截留三十萬桿,等梁國公返航之后,朝廷將這些搶賣到世界各地去!”

    方世玉面色平靜,這些槍年數長的服役四年,年數短的,服役一年,而如今大明發展出了線膛槍,這些火銃,自然就要退役。

    當年采買它們,四十萬桿,至少要花費五十萬萬寶鈔,數百萬兩銀子,而現在將它們賣去海外。

    無論是賣給各地藩王,還是賣給西牛賀洲的諸多國度,都能做到資金回流。

    更何況,五百萬的槍,為什么不能賣出去幾千萬?而槍桿子還不是最賺錢的,最賺錢的永遠都是彈丸,火藥。

    “殿下,這些火銃流落海外,一旦......”候泰連忙開口說道,這么多槍支,四十萬桿,足夠武裝一個超級大國了。有了這四十萬桿搶,只怕天地都要改顏換色。

    方世玉道:“留在府庫也沒什么用,更何況,線膛槍的技術已經成熟,等到線膛槍列裝完了,火銃還不知道賣沒賣干凈!”

    “另外,對于擁有十萬萬寶鈔以上的儲備國家,勢力,禮部交涉,允準他們從朝廷和火器制造局手里,采購訂單!”

    “封鎖先進技術,保證最新式的火器不會流落到海外就可以了!異國番邦在火器制造局的采購價格,應當是兵部采購的二十五倍,從朝廷庫存采購,應當是兵部采購的十五倍!”

    方世玉想要打仗,雖然說大明的商稅,給大明朝廷提供了大量的財富,但戰事一開,常茂的軍隊還是用火銃。

    等著線膛槍列裝全軍,一顆線膛槍的彈丸,造價就高達二十貫寶鈔,朝廷購買價是三十貫寶鈔一顆彈丸。

    一兩銀子,就只能打出去三十三顆彈丸

    不算練兵的消耗,一場大規模戰爭,還不得打出去百萬發彈丸?常茂征交址,就帶去了六百萬顆彈丸。

    這還是火銃的,若是線膛槍,一百萬顆彈丸就是三萬萬的寶鈔,六百萬顆就是十八萬萬寶鈔。

    恐怖的價格。

    “微臣領命!”陳迪心中盤算著,如果能賣出去,或許也沒什么不好的,畢竟朝廷有了更好的火器,淘汰下來的火器,用起來也不方便。

    放在倉庫發霉,形同雞肋!

    方世玉道:“退朝!”

    說罷,方世玉起身,剛走兩步,突然回頭補充了一句道:“低物價,高薪水!戶部重新擬定一下九品中正制的俸祿標準,送到乾清宮去!”

    戶部衙門。

    夏元吉的門檻都被踩破了。

    無數的朝廷大員,不論是四品的,五品的,或是三品的,二品尚書,一股腦的全都擠在了夏元吉的衙門中。

    這可是切實關乎到他們的生存之計啊。

    張紞道:“夏元吉,你打算怎么擬定二品的俸祿?”

    “夏尚書,您可一定要拿捏好了,殿下把這么重要的事情給你,肯定是真心實意想要給我們提高薪水了!”

    “可憐我家的老狗,要是早點提高俸祿,它也不用餓死了!”

    夏元吉坐在椅子上,看著面前的眾人,心中無奈,方世玉把這事交給夏元吉來統計,做好了,夏元吉是所有朝臣眼中的大功臣,大恩人

    可一旦做不好,或者說,方世玉只是讓夏元吉出來背鍋,其實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給百官漲俸祿,那夏元吉在朝中,就要受盡無數人的排擠。

    大家都會認為,夏元吉定的俸祿太高,讓方世玉不滿意,從而阻斷了他們漲俸祿的可能。

    夏元吉嘆息道:“大家都別擠了,這件事情,我還是要去問問殿下,聽聽殿下到底怎么說,如果真的要給諸位漲薪,那也應該讓殿下那個水準出來!”

    夏元吉摸不清方世玉的意思,又不愿意做這得罪人的事,若是他做好了,成為文官眼中的恩人,受盡吹捧,會不會被忌憚,然后除之后快?

    雖然這個可能很小,但夏元吉好不容易做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而且戶部國庫是真的有錢,太特么富裕了。

    洪武二十八年,朝廷第二版大明寶鈔,印刷總額是三十萬萬,這筆錢會投入到各行各業,讓整個大明快速發育。

    而朝廷的官倉,糧食存余四千萬石,足夠保障十貫寶鈔斗米的購買力,更重要的是,國庫里還有很多,很多的黃金白銀。

    張紞看了看夏元吉離去的背影,心中狐疑道:“殿下真的是要漲薪嗎?”

    然而,夏元吉到了乾清宮,卻被拒之門外,林旺擋住了夏元吉道:“夏大人,殿下連日趕路,日夜操勞,已經歇息有什么事,大人還是等明日再說吧!”

    “明日再說?”夏元吉一臉茫然的看著林旺。

    此時,方世玉正坐在慶慎郡主的屋子里,哪里是在乾清宮歇下了,看著躺在床榻上的慶慎,方世玉笑了笑道:“三國通俗演義的作者,我幫你找到了!”

    “殿下,妾身......”慶慎一臉哀愁的看著方世玉,這個時候的她,感染風寒,渾身乏力,起身都困難,更別提去見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