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話說回來,官員的俸祿低,也是朱元璋幼年經歷,心理扭曲的結果。 朱元璋崛起于微末,淮右一布衣爾,幼年時親身經歷了暴元朝廷的橫征暴斂,有史料可查,暴元的賦稅,都特么增收到數十年以后了。 腐敗到了極度,上層社會窮奢極欲,下層百姓,終日勞作,卻不能糊口。這讓朱元璋在幼年時,心里留下了極大的陰影。 并且朱元璋對天下官員都有一個統一的印象,而且是非常惡劣的印象。 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的官員能那么做,大明朝的官員也會這么做,正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 誰也別嘲笑誰。 而洪武朝的第一次官吏俸祿標準實行,比現行的標準,足足少了三成,這還是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朱元璋重新定制俸祿法案,給官員們漲了一點點。 那也只是一點點而已。 而官員們都快餓死了,有一定權力的他們,難道還能忍得住,不犯法?不貪污,不貪腐? 高薪養廉不是好辦法,但低薪養出來的多半都是貪官污高薪養廉不是好辦法,但低薪養出來的多半都是貪官污官員的貪腐越發明目張膽,肆無忌憚,一時間風靡全國,當地稅賦一萬,地方敢留下三千,上報七千,然后地方截留兩千,只有五千抵運京城,或各地糧倉。 如此貪污之法,駭人聽聞。 索性貪一兩是死,貪六十兩剝皮實草,那老子就貪一萬兩,六萬兩,十萬兩,干成一票,還管你什么朱皇帝,狗皇帝的,老子不跟你玩了行不行? 然后,就出現了郭恒案,空印案,這兩次朱元璋的反貪腐大案,逃官?你以為你逃了,皇帝就抓不回來了?就能隨著你逃跑之后,一切都煙消云散了? 做夢去了。 當時各地逃官可謂是一時風氣,天下景從,等朱元璋反應過來時,已經有官員跑去關外,給元朝賣命去了。 甚至高喊著,朱元璋非天下主,各種各樣的抹黑言論層出不窮,更有甚者,偏激的要讓胡虜南下,踏碎山河。 他們似乎寧愿給暴元賣命,做下等人,也不愿意給朱元璋賣命,做大明朝廷的官員。 其原因很簡單。 朱元璋這個俸祿,反貪的力度,中華上下五千年,找不出來第二個,真的,真真的! 而跟著前元,他們是下等人,但他們一樣可以魚肉百姓,橫行鄉里,橫征暴斂,中飽私囊。 這差距,自然就出來了。 是你,你選擇誰? 朱元璋對貪腐有容忍度嗎?可以說是零容忍。 而反向來看,對貪官污吏零容忍并不是錯事,做朱家的皇帝,也不能說出來老祖宗是錯的。 但朱元璋的零容忍和高壓統治,殺戮鎮壓,鐵血政策,大明朝廷的官員,活的比土里刨食的老百姓,還要操勞,忙碌。 當官為了什么?舒服的過著小日子。然后現在成了,當官比老百姓還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明朝廷千余官吏,地方各層官吏,更是超過五六千人的數量。 這么都人中,有人真想貪污,有人被迫貪污,極少數的半個圣人,當了官員后,瘋狂燃燒自己,溫暖著治區的爐灶 這一個半個的,已經可以稱之為圣人,但圣人又能怎么樣?圣人就可以不養妻兒老小,圣人也不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家中老母生病如何?抓不起藥。 貪,就能救老母的命,不貪就要看著老母彌留離去。 有的時候,真不是這個人做了官就是奔著貪污去的,官場風氣或許會改變一個人,但絕不是全部。 海瑞不貪,那是海瑞家里錢多,真的錢多! 一個縣衙的縣令。 譬如江寧縣令萬關,他只是一個縣令,但從后世的角度來看,他不單單是個縣令,他同時是縣高官,縣長,警署局長,司法局局長,教育局局長,財務局局長,乃至于養老院院長。 大明是有嚴格的養老制度的。 六十歲的老人,每個月能領一石糧食,七十歲的老人能領兩石糧食,八十歲老人能領五石糧食。 九十歲的老翁,比九品官賺的還多的多。 而如同萬關這樣的縣令,身兼數職,大明帝國還有數千個,他們身份多到他們自己都分不清楚,分內之事多到他們自己都理不出頭緒。 操心整個縣城的發展,朝廷推崇商業發展(方世玉自己推崇)還要負擔縣城數萬,乃至十數萬的百姓生計問題。 責任非常的大,而工作也非常的雜亂,繁重,想要做好個縣令,那真的是鞠躬盡瘁,殫精竭慮,也未必能做好。付出了這么多,卻只能拿著低廉的俸祿,這就是流血又流淚了吧。 話說回來,方世玉一直不相信什么高薪養廉,清廉與否,看的是當官的覺悟,而高薪肯定能讓一部分堅守本心,不愿意貪污腐敗的官員,在面臨抉擇的時候,可以回頭,謹守本心。 不至于誤入歧途,一去不返。 貪污這條路,一旦走上去,就永遠也沒有回頭路。 至于朱元璋在皇明祖訓定下來的,貪污六十兩,剝皮實草,方世玉雖然感覺有點苛刻了,但除了可以將六十兩變成百兩。 讓貪的少的官吏,免了剝皮的刑罰外,這條刑罰,方世玉認為,還是應該代代傳承下去。 手蘿卜,一手大棒,朝廷提高俸祿,你還貪,那就過分了。 路過乾清宮,方世玉本想在乾清宮召見馮誠,詢問一下東勝神洲的具體情況。 卻不想,在這里遇到了夏元吉。 目光狐疑,方世玉道:“老夏,你怎么在這里?等什么呢?” “殿下?您???”夏元吉一臉迷茫,旋即躬身作揖道“微臣拜見王妃!” “行吧,既然你來了,那就一起進來吧!”方世玉讓林旺推開了乾清宮的大門,帶著朱紫怡率先走了進去。 夏元吉跟在后邊,望了一眼林旺,滿腹疑慮。 然而,這個時候,方世玉已經進了乾清宮,他如何能慢了,趕忙邁步走進了去。 方世玉道:“你來是要問俸祿一事吧?” “殿下,微臣只是,拿不準尺度。終究微臣也是二品堂官,難免會有厚此薄彼。” 夏元吉不想做這個又苦又累的活,做得好了,會被皇帝視作眼中釘,做的不好,會被同行視作肉中刺。 里外不是人的活。 “俸祿的話,該漲了,自我從東勝神洲返還,今年已有三年之久,朝廷土地新法實施,天下糧產暴增。” “國庫豐裕,南征雖會傷財,但卻會得到更多的財富,而大明境內的物價,也會隨著寶鈔的回暖,進行上漲。” “一斤豬肉,就要籍貫寶鈔,底層官員的俸祿,卻不足以兩頓肉食,我能讓百姓吃飽,難道還不能讓官員吃飽?” 方世玉坐了下來,朱紫怡在一旁,也不說話,朱紫怡在不知從哪里端來了茶水,放在方世玉的面前。 “殿下,如此的話,那要什么標準?如何定薪?”夏元吉心中遲疑,猶豫不決的詢問著。 片刻思索,方世玉道:“自太子朱標登基以來,寶鈔的價格持續回暖,國庫里的金銀也有許多,加上真金白銀都被限制作為貨幣流通。” “日后的官員俸祿,全部以寶鈔和糧食下發,三七分,三成糧食,七成寶鈔!”方世玉篤定道。 這個時候,也只有這樣搞了,反正金銀是不能成為貨幣流通了,黃金可以作為戰略儲備,一旦那天財政崩潰,有了這筆黃金,朝廷還有破而后立的機會。 雖然這會苦了那一代的勞苦大眾,但對于帝國的穩定還是非常重要的。 實物的話,還是不能直接作廢的,畢竟大明許多地方收取的稅賦,商稅,也有實物摻入其中。 而糧食直接發給官員,也省的他們去買糧食了。 雖然會繁瑣點,但今天發糧食,明天就可以發別的東西啊。 最重要的是,大明的糧稅太多了,一年收上來萬萬石糧食,除了新軍,每年消耗三千萬石糧食外。 朝廷真的沒有什么特大戰事,那么多糧食,雖然大明正在全力造人,生娃。 但這些糧食,還是用不了。 “至于說標準,這個我也不好直接拿主意,夫人,你看加多少好??”方世玉陷入深思,這加薪,確實是一個苦難活。加少了,弄得大家都不開心,還不如不加,加多了,方世玉不開心,國庫不開心。反正就是挺特么難的一件事。 朱紫怡猶豫片刻道:“可以按照比例加,直接定死,不是個好事,過于死板,若是可以的話,各級官吏的俸祿都可以翻一倍。” “另外再出一條獎勵制度,無論州府郡縣,稅收從今年的二十萬變成三十萬,就可以多獲得兩個月或者是更多的俸祿。” 朱紫怡在東勝神洲,也是經歷過哪里發展的,臨走的時候,朱紫怡還和方世玉討論過關于東勝神洲的經濟問題。 而加薪這種事情,死薪水,鐵定不是一件好事。 “那如果沒達標呢?”方世玉狐疑道。 “沒達標的話,反正朝廷的俸祿都是一年發放一次的,俸祿減半,維持原本的俸祿。”朱紫怡聳了聳肩,直言道:“我就是隨便說說,別當真!” 夏元吉都要喊妖婦了,聽到朱紫怡說自己只是隨口說說,連忙止住了聲音,停下動作。 方世玉心中盤算著,夏元吉則是直接上前道:“殿下,王妃所言,微臣倒是想到一個建議。” “說。” 方世玉道。 “六部官員,吏戶兵禮邢工,六部各分天下一十五州,從上到下,殿下制定任務額度,完成的可以獲得雙倍俸祿,完成不達標的,可以獲得一個半的俸祿,沒有完成的,俸祿維持原狀。” “我們不直接漲薪,用利益,驅動各地官員,創造政績,發展當地民生商貿。” “如果多次無法完成,降級,降級,直至離開官場。”夏元吉說的亂七八糟的,但大致的意思,方世玉卻是聽懂了。 望著夏元吉道:“那這個任務指標,額度,誰來定?讓我個人,定十五州,千余郡縣的任務指標??” 方世玉愣了愣,這特么的是沒事給自己找事干啊。 夏元吉道:“殿下可以和大學士們商定。” “大學士?對了,你幫我記一下,攥升楊榮,文華殿大學士,攥升楊溥文華殿大學士,攥升解縉文華殿大學士!” “所有大學士,前往文華殿辦公,另外,正好敲定一下,政事秘書處的品秩,三殿學士,正三品銜!年俸八百石,三萬貫寶鈔!” “大學士銜,從三品,年俸七百石,兩萬四千貫寶鈔!” “協辦學士,正四品銜,年俸六百四十石,一萬八千貫寶鈔! 六部尚書,本為正二品銜,攥升從一品,年俸一千五百石,寶鈔五萬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