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朝鮮我說了算-《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1/3)頁

    文華殿。

    內殿。

    方世玉的面前,楊寓,景清,解縉。

    三個人目光凝重的將朱棣的家書看完后。

    方世玉出聲詢問道:“你們什么看法?朱棣想買火器,是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但這些火器流入到朱棣手里,定然會威脅老七,十三,二十的安全。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方世玉還是希望能夠盡力平緩各地藩王之間的勢力,讓他們沒有人可以做到一家獨大,所有人都依附在中央朝廷下。

    代表天朝的意志,征服整個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他們其中,哪個藩王一家獨大,獲得了其他藩王的支持,難免不會反攻中原。

    楊寓道:“這個,就要看殿下如何決斷了,閩王在信中說,要洪武二十四式火銃,他明明知道朝廷已經列裝了洪武二十七式線膛槍?!?

    “對于線膛槍閉口不談,閩王本就是戰場上下來的九大塞王之一,也見識過線膛槍的威力,想必他應該是沒有反意?!?

    “不過這也只是微臣的淺顯判斷,不足以佐證?!?

    在楊寓看來,朝廷這幾年,中央軍,邊防軍,地方軍,都已經完成了線膛槍的列裝和訓練,士兵們對線膛槍的能力,熟練度,已經今非昔比。

    甚至可以說,線膛槍在大明的普及,洪武二十四式火銃,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解縉道:“雖然說今天閩王沒有造反的心思,但若是他日,閩王得到朝廷這批火器,一旦他統一了西牛賀洲的次大陸。”

    “從地圖上看,他已經擁有了一個非常強,地理位置優越,四面環海的國家,到時候,經過三五代人的磨煉,傳承。”

    “誰也不敢保證,日后的閩王系,會不會有造反的可能,微臣淺見,應當嚴苛訓誡閩王朱棣,火銃雖是過去式,但也不能讓閩王統一西牛賀洲的次大陸才是?!?

    “不然的話,對于朝廷在海外的經營,將會是一個威脅。”解縉直接開口,感覺單單口頭回絕朱棣還不夠,他要用最強硬的語氣,讓朱棣放棄統一非洲的心思

    朝廷那么多藩王,為什么分散在四處,同一塊大陸,相隔甚遠的同時,一塊大些的大陸,至少要有四個以上的藩王。

    為的就是防止一家做大,會動搖中央朝廷在海外的統治基礎。

    方世玉見景清不說話,開口道:“景清,你怎么不說話?”

    “殿下,這種事情,不應該是和七軍都督府的勛貴們談嘛?”只有景清看透了其中的意味。

    關于軍火的事情,向來都不是文官集團可以做決定的,軍火的買賣,文官能分到的利潤,喝湯都算不上。

    這也是為什么,文官對火器沒什么太大的感觸。

    方世玉笑著搖頭道:“找那幫丘八談,肯定所有人都說賣,他們只會認為朝廷擁有更強的武器,有著各種優勢條件,藩王翻不了天?!?

    “那殿下的決定,就已經很明顯了!”景清聳了聳肩,賣與不賣,完全就是方世玉的心中想法,他想賣,有一千萬個借口賣給朱棣,乃至于直接送給朱棣。

    他不想賣,也有一千萬個借口,回絕朱棣,斥責朱棣。被景清一語驚醒,方世玉苦笑著道:“這就錯了,相反,我是想賣的,但不能賣的這么便宜,也不能賣的這么輕松,主要的問題還是,如何限制朱棣的發展,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方世玉面色平靜,賣軍火賺錢,為什么不賣呢,而方世玉沒去七軍都督府,最大的原因,并不是如同景清說的那般,方世玉并不想要賣軍火給朱棣。

    只是他更需要一個可以限制朱棣發展,規避朱棣會給中央朝廷造成一定危險的方法。

    “那這個就簡單了,殿下既想讓藩王迅速發展起來,瓜分整個世界,又想讓各地藩王實力相當?!?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起拉攏,賣給閩王多少,一并賣給其他藩王,特別的同閩王處于同一地區的藩王們。”

    景清繼續說著。

    對于這種事情,他還是有一定見解,朝廷對藩王的控制,實則并不算多么嚴格,只是大家離開大明的時候,勢力配備,人員補給,都是一樣的。

    只是其中,有的在南瞻部洲,有的在西牛賀洲次大陸。唯獨朱權是去年跟著馮誠出海,在全球航行的路上,到了東勝神洲的時候,朱權就要去他的權植河就藩了。

    “一并發展,但是其他藩王沒有上表購買火器,難不成要朝廷免費贈與?而且就算是免費贈與,派誰送去,也是個問題??!”

    方世玉一時頭大,雖然朱高煦是要返回的,但方世玉若是把送給其他藩王的火器彈丸交給朱高煦,那不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嘛。

    景清微微搖頭道:“朝廷的海軍數量依然是嚴重不足,水軍將領也匱缺的很。希望今年的海事學院建成之后,能有學子成功結業吧。”

    帝國要發展,少不了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海軍有海軍的人才,雖然海軍更多的是看雙方裝備差距。

    陸軍有陸軍的人才,雖然也是比較重視雙方的裝備差距。

    而這些人才,發出的能力,實則并不單單是戰場上的場戰爭的勝利。

    往往觸動人心的,都是臨危之時。

    “算了,軍火的事情,我自己在想想吧,我今天把你們招來,耽誤你們沐休的時間了,先回去陪家人吧。”

    “殿下體恤,臣等自當竭力?!睏钤⒐碜饕镜?。

    今天來到文華殿的,可只有他們三個,內閣首輔一人,次輔兩人。

    望著三人離開的背影,方世玉突然開口道:“景清,我記得你有個女兒,是嗎?”

    景清目光一凝,狐疑不解的看了眼方世玉道:“殿下,是這樣的,小女年幼,只有四歲,頑劣不堪。”

    “可許人家?”方世玉直言道。

    景清俯首道:“尚未!”

    “嗯,我知道了?!狈绞烙駨淖雷由夏闷鹨槐咀嗍瑁疽饩扒蹇梢噪x開了。

    眼下最重要的,卻不是給自己兒子找媳婦,朱棣的書信,真的是困住了方世玉,他當然是想賣軍火的。

    朱棣說的不要朝廷庫存,真的就不要朝廷庫存了?

    朝廷若是愿意賣庫存給他,他高興還來不及呢,這句話不過是用來掩人耳目的罷了,先提高要求,讓朝廷討價還價。

    哪怕是朝廷庫存的洪武二十四式火銃,也不都是洪武二十四年制造的,大量火銃都是生產于洪武二十五年,洪武二十六年。

    從生產出來,到列裝全軍,最終經歷一定的時間后被軍隊淘汰。

    這些火器放在眼下的世界,不能說是絕對領先,但也不會差于任何國家勢力的火器。

    景陽宮。

    慶慎郡主正在臨摹著什么,見到方世玉的身影,笑著起身道:“殿下來了怎的也不遣人告知一聲?!?

    “妾身這邊也沒有半點準備。”

    慶慎郡主頭發略顯蓬亂,終日將自己鎖在屋子里,做著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方世玉道:“那也不能這樣說,我來就是問問,事情辦的怎么樣了?可以開刊了嗎?”

    “大致已經規劃的差不多了,最近這段時間,翰林編修又送來了一些稿件,對全國御史,錦衣衛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嚴格批判?!?

    “凡是涉及到貪污,腐敗的官員,朝廷嚴厲抓捕斬殺,不留一點余地,極盡全力增長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只是成本太低,售價也低,怕是不好推廣?!睉c慎郡主拿著一張報刊,遞給了方世玉道。

    “成本壓縮在多少錢?”

    方世玉面色沉重,這么好的報刊板塊,極力維護朝廷公信力,塑造朝廷光輝偉岸的形象,為國為民的精神傳播。

    幾百年之后,大明一定可以率先掀起民族熱潮。

    華夏人民,從不缺少拼搏奮斗的韌性。

    慶慎郡主道:“一貫寶鈔,可以生產五份,但是無論運輸,還是人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錢進去?!?

    “只怕會是個虧本的買賣?!?

    慶慎一臉凝重。

    從京師發行,向南大明一直能到交趾布政司,西邊有烏斯藏都司,龐大的帝國,交通沒有完全解決,想要將這些東西推廣開,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運輸是問題的話,那就不搞運輸了?!狈绞烙駥罂旁谧雷由?,面色平靜道。

    慶慎郡主一臉凝重,遲疑不決道:“不推廣了?”

    “當然要推廣,但是我們完全不需要從京師送往每一個地方,兩京一十五個布政司,建立十七個印刷局。”

    “中央朝廷負責出原版稿件,送往各地,由各地進行印刷,售賣,也可以很好的將報刊推廣出去?!?

    “而且報刊的主要銷售人群,還是中產階級。”方世玉直言道。

    大明雖然還在風風火火的掃盲運動,全境內興建各種各樣的學府,醫學,法學,技術學校,軍學院,女子學院。

    饒是朝廷大力扶持,給予入學優惠政策,實則還是有許多人,沒有能力入學,無法讀書。這也是古社會許多顧及不到的一方面。

    慶慎郡主迷茫的目光看著方世玉道:“什么是中產階級?”

    “額,好吧,中產階級簡單來說就是地主老財。富戶商賈。他們有錢,也有能力讀書?!?

    方世玉聳了聳肩,報刊做的再好,也要老百姓買得起才行,而如今新問題是,老百姓買得起報刊,但是他們看不懂報刊。

    這真的是足夠讓人抓瞎的了。

    慶慎輕笑著點了點頭道:“殿下知道的真多。”

    “嘲諷我?你是不是跟徐妙錦學壞了?都學會譏諷我了?”方世玉上下其手的同慶慎說道。

    “殿下,弄亂了,一會還要收拾,如果在全境每個布政司建立一個印刷局,倒是可以完成推廣的重任,減少朝廷運輸的成本?!?

    慶慎郡主連忙跑到一邊,語氣嚴肅道。

    方世玉無聊的坐在椅子上,雙手搭在腦后,看著慶慎郡

    主道:“我倒是真有個很嚴肅的問題想要問問你?!?

    “殿下是想問朝鮮的事情吧?!睉c慎郡主也不是傻子,見方世玉表情嚴肅,這在往常是不可見的。

    方世玉道;“嗯,朝鮮的地理位置,對中央朝廷很是重要,當然,朝鮮愿意永為藩籬,我也無心染指那塊地方?!?

    “現在重要的是,文華殿支持四舅子李芳干,七軍都督府支持小舅子李芳遠?!?

    “他們已經在文華殿和武英殿的支持下,打了半年時間了,再這樣打下去,怕是整個朝鮮都要打沒了。你說,我應該支持誰?”

    方世玉表情及其嚴肅,朝鮮那塊地方,要與不要,對于中央朝廷都不重要,一個三面環海,被大明在海上和大陸上同時包圍的國家。

    至于他們誰做朝鮮國王,對于方世玉而言,實則都沒有什么差別,讓你來朝貢,你就進京跪著就行了。

    不讓你來的時候,你也別求著。

    慶慎郡主哀嘆一聲,對方世玉說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妾身既是嫁入皇宮,便不能以母家為主,只是期望殿下,無論支持誰,能盡早平息朝鮮的戰火,免去子民水深火熱。”

    慶慎郡主一臉哀愁道。

    她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時候說出來,讓方世玉支持誰,會發生什么,大明文武在中央朝廷較勁,永遠分不清勝負?;实鄄粫试S文官插手軍隊,同樣也不會允許七軍都督府插手內政,他們兩個想要較勁,就只能在海外,你扶持個,我扶持一個,就在那里打一仗。

    看看到底是你扶持的那個厲害,還是我扶持的那個更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