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五十章 殺人-《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3/3)頁

    壓抑在心中多日的情緒,似乎在見到朱允熥的那一刻,完全爆發了出來。

    朱允熥道:“別哭了,別哭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會過去的。”抱緊了武凝雨,朱允熥眼角泛著淚光,死多少人,才能讓這洪水退去,他也不知道。

    但可以想象,整個徽州布政司都被淹的差不多了,南京這個樣子,怕是整個江南的經濟都要出現巨大的變故。

    乃至,今年剛剛播種的水稻,糧食,都會付諸東流。

    這時,楊榮走了過來道:“殿下,外邊雨大,免得風寒還是先回去吧。”

    朱允熥感覺懷里的武凝雨似乎要掙扎開,回頭看了一眼楊榮道:“楊閣老,祖師爺調的糧食怎么還不到,再這樣下去,就要餓殍遍地了。”

    楊榮嘆息一聲,無奈道:“殿下已經從遼東盡可能的調集糧食了,但北方的糧食有限,去歲只存留了今年的民用糧,沒成想江南竟會下如此大的雨。”

    “朝廷的賑災糧,最快也要三天之后才能到達。”楊榮無奈的看著朱允熥,缺糧,現在已經非常缺了。

    不單單是這些受災的百姓,便是在前線搶險救災的十余萬地方軍,他們如果吃不飽,哪里有力量去救人,去抵擋洪水的侵襲

    朱允熥道:“本王不適合在這里,楊閣老務必要保證,能多救一戶,多救一戶。”

    “殿下請回吧。”楊榮躬身作揖,朱允熥哀嘆一聲,轉身離開了。

    北京。

    皇宮。

    方世玉站在養心殿門前,望著天穹,深呼吸道:“江南的事情,都解決了?”

    “解決了,汛情持續一個月十三天,如今汛情已經過去,地方軍隊還在按照楊榮楊溥的規劃重新營建民舍。”

    估計在有三個月,他們二人就可以返京了

    楊寓躬身道。

    “大明帝國日報的報刊上,統計的官方記錄死亡人數,三萬七千六百二十一人,損失財產十三萬萬貫寶鈔。”

    “真實數據是多少!”

    方世玉雙手背在后邊,仰望蒼穹,他真的不知道,這個帝國還要面臨多少的災難。還要面臨多少可怕的事情。

    人禍還能避免,天災,真的躲得了嗎??

    戶部統計數據,實際死亡人數,三十萬以上,具體數據還要等楊榮楊溥返京之后才能知道。

    楊寓目光沉重,一場大洪水,可謂是損傷慘重

    “傳旨七軍都督府,平安和何文輝,暫且待命,放棄進攻麓川,著西平侯府,迅速補齊空缺,防范西南土司叛亂。”

    “凡西南土司叛亂者,全誅!”

    方世玉閉上雙眼,如果不是江南的一場大雨,這個時候的平安與何文輝已經踏上了西南的路程。

    如果速度快些,都要抵達云南了。

    然而,一切的計劃,在這一場大雨過后,竟然被全盤推翻。

    “微臣這就去辦。”楊寓俯身告退,正當他要離開時,方世玉道:“讓吏部準備好調遷轉任的工作,錦衣衛來報說,已經砍了八十多個貪官。”

    “戶部適當減免江南賦稅,讓江南快些恢復起來。”方世玉說完,也不等楊寓說話,擺了擺手,示意楊寓離開。

    當楊寓離開養心殿,方世玉嘆息一聲道:“死了三十多萬人,損失了十數萬萬貫寶鈔,真是過錯啊。”

    “殿下,天災無可避免,大洪水的出現,與殿下又有什么干系。”衛宏才附言道。

    “找個人去江南傳旨,所有死在汛情的地方軍官兵,樹碑立傳,建設陵園,以供后人瞻仰祭奠!”

    “一應花費,去坤寧宮要錢。”方世玉說完,邁步走出養心殿。

    長江支流,那個把江南一分東西的贛江,發洪水時,屬它最為兇狠,也屬它殺的人最多。

    在贛江臨近鄱陽湖的地方。

    那個一五計劃剛剛修建起來的九江烈士陵園紀念碑,雖然遭遇了大水的洗禮,卻也巍然聳立。

    看著上邊還沒有蒸發的水跡,足足六米高的烈士碑石,竟然被大水淹沒三分之二。

    太始五年,九月初四。

    新搭建起來的抗洪烈士陵園,埋葬著八千多英勇將士,他們,只有不足一千人,還有尸骨埋葬,那七千多人,死的時候,連一撮頭發都沒留下。

    整個陵園,并不能比擬帝陵,修建的也相對簡陋了些,畢竟時間有限,還沒有完全修建完。

    楊榮,楊溥,兩位當朝閣老,錦衣衛指揮使戚偉,南京守備武生林,數以千計的官兵,漫山遍野的百姓。

    整個江南地區,趕赴參與了這場抗洪救災,沒有被錦衣衛查處的,凡是七品以上官員,不分文武,全數到場。

    焚香祭拜后,楊榮手中拿著早就準備好的悼詞,翻開來念道:“炎炎烈夏,滄海桑田,短短時日,洪水無情,國之忠士,天下無二。”

    “萬余英靈,埋骨江河,他們來自川蜀,陜甘,山東,關中,逝者英靈,國之烈士,民之英雄,吾之楷模。”

    “他們用熱血和生命,締造大明帝國軍人對子民的無私奉獻,誓死捍衛百姓生命安全之心,以血肉組成大堤。”

    “民族英雄,古無二者!”

    “人雖亡故,重如泰山,中央朝廷天雷王命,自今始,每年九月初四,定為烈士紀念日,陵寢祭拜,公墓清掃。”

    “以佑后世子孫,永記先烈!”

    又過十數日,楊榮,楊溥,戚偉等人,相繼返京。

    然而,在戚偉返回京師后,直奔乾清宮而來。

    通報后,入得大殿,看著方世玉道:“末將戚偉,拜見天雷王殿下,誠問殿下圣躬安!”

    “起來吧!”方世玉隨口說了一句。

    戚偉起身道“殿下,已經查清楚了,當地官府原本是接到汛情,也將事情立項,但是他們只是招募了一些壯丁勞力看著,并沒有將事情報給朝廷,卑職雖不是文官,但也知道文官的那些路子,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一旦有問題,朝廷出來擦屁股,若是沒有問題,立項之后,就可以借此貪污一筆。”

    戚偉一點官風都不要了,似乎在他看來,已經沒什么是不能和殿下說的了,如果有,那就是自己不想死。。

    錦衣衛本就是個奇特的組織,維護殿下才是他們唯一存在的理由,如果他們都不維護殿下,他們也沒什么存在的意義

    方世玉道:“該殺的都殺了??”

    “殺的干干凈凈,末將保證,江南一地,短期內不敢有人在伸手。”

    戚偉篤定道。

    “嗯,沒人敢伸手就好,錦衣衛的工作盯緊了,任何人敢伸手,都不用給他活命的機會!”

    方世玉雙眼合攏,鎮定自若的說著,官員都控制不了,還如何控制這個帝國。

    戚偉躬身道:“殿下放心便是,錦衣衛一定不會允許任何個蛀蟲,侵蝕國家的利益,損害百姓的利益!”

    “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大明律,去吧。”方世玉面容平靜的吩咐了一聲,戚偉也不猶豫,躬身應諾道:“末將告退!”

    說著,戚偉離開了乾清宮。

    這一次的洪災,對于大明雖說不至于動搖根本,但也確實是讓大明的腳步一再放緩,乃至于二五計劃是否能順利完成,都成了一個疑問。

    方世玉放出錦衣衛在江南殺了近百名在編官員,連坐被誅的更是高達近萬人,可以說是整個江南,損傷慘重,不堪重負。

    可這次抗洪雖然死了近萬名地方軍,但這次的災難卻也同時給了大明對抗天災的經驗和勇氣。

    以往的百姓,遇到這種大災難,除了要躲避天災之外,還要終日沉吟在朝廷賑災軍的威嚴下。

    可大明的幾次救援工作,大明朝廷軍對的聲譽,空前繁盛,對于軍民魚水情這句話,只怕朱元璋的理解遠遠要比方世玉還深刻。

    而大明軍隊也是從洪武二十二年改制之后,軍民魚水情的理念,也不知朱元璋是用什么手段,強行灌溉進去的。

    而這次的災難,同時也給方世玉提了個醒,罪己詔中的萬方有罪,罪在萬方,也是方世玉一心想要推送出去的理念。

    老天不給活命的機會,就要和老天搶命,官員不給活命的機會,就要和官員搶命,如果有一天殿下不給活命的機會,推翻這個殿下,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當年的紅巾軍起義,不就是黃河泛濫,獨眼石人,一場人為的帝王無道,掀起了推翻暴元朝廷統治的艱難戰爭。

    并不是說沒有黃河泛濫,獨眼石人,就不會有人推翻暴元朝廷,而是這個時代的人,都寧愿相信神鬼仙佛。

    一旦出現了什么大的災難,就會被掛上天象示警,帝王昏庸的名頭,這個罪名黑鍋,方世玉可也不愿意背著。

    讓老百姓明白,一切的事情,多是人為,所謂的天象示警,不過是野心家散風點火的小心思罷了。

    避免老百姓被野心家或是被當地官運,奸佞之人蠱惑,蒙蔽,將一切的災禍都歸咎到帝王昏庸無能,德不配位上。

    因為帝王的無能,才導致天怒人怨,這不是放屁一樣的雞肋言論?

    準確的說,只能是野心家用來改朝換代,奪取權力的口號罷了。

    而方世玉之所以在萬方有罪,罪在萬方后加上一句,萬方有罪,罪在我躬,也不過是掀開那一塊破爛的遮羞布。

    地方官員欺上瞞下,隱瞞不報,我這個代理皇帝,沒能明察秋毫,事無巨細的詳知洞察,這就是殿下的罪過。

    看似方世玉將罪名背下來了一部分,但實則最終還是全數歸咎在了那些隱瞞不報的官員身上。

    “太始六年的科舉,題目應該已經有了!”方世玉在面前的宣紙上寫了一段,太始五年江南大水,這么大的事情,當然可以應當應分的出現在科舉殿試的考題中。

    科舉選的是德才兼備的官員,可以安邦治國的能臣干吏,而不是書呆子。

    不單單這一次的科舉,以后的科舉,都應該嫁接進去些,如何應急,救災的考題。

    畢竟進士是要去地方任職一期的,這些知識的儲備,也可以很好讓他們記住危難之時,應該如何做!

    方世玉心中篤定,這個想法實乃是錦衣衛送回來的情報中說過一句話,江南百姓,官員,乘船出海,在東海尋訪龍王。

    更有甚者,修建龍王廟宇,將這大洪水的天災,當做了龍王對什么什么事情或是個人的不滿而發泄的。

    對于這種愚昧,無知的人,方世玉已經快要麻木了,但他似乎除了一點點潛移默化的轉變天下人的理念外,想要口氣搞定,似乎根本不是一個現實的事情!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