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派遣一支偏師,效仿當年太祖北伐之計,先滅斷遼東,將韃靼草原諸部堵在草原上追著打!” 將韃靼草原諸堵在草原上追看打 “麓川排在最后解決,無論是他們的實力,還是西平侯府的能力,麓川造成的最大問題,只是會讓西南土司有叛亂的可能和機會。” “麓川還是無力攻入云南!” 藍玉目光平靜,經(jīng)過他的一番演講,眾人心中也都有了底,該說不說,這藍玉的政治頭腦缺乏,排兵布陣,打起仗來的大局觀,乃至于戰(zhàn)略目光,都是非同凡響。 如果他的這個能力有一半用在政治頭腦上,也不會那么難了。 方世玉看著眼前的眾人,徐輝祖開口道:“殿下,給臣十萬軍!定能擊敗韃靼瓦剌,吞下整個草原!” “打到斡難河去。” “對,打到斡難河去!” “不用十萬,八萬就夠!” 眾人一言一語,當真是沒人將瓦剌和韃靼放在心上,在他們眼中,大明的火器已經(jīng)是最強的了,快速填充的線膛槍,配上大明訓練的三段式射擊,保管讓草原騎兵來多少死多少! 搖了搖頭,方世玉道:“十萬大軍,不是個小數(shù)目了,而且梁國公不是已經(jīng)說過了嘛,朝廷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并不是準備南侵,還沒有南侵的韃靼,而是東察哈臺!” “我已經(jīng)讓兵部稽查司去中央軍查額了,兵部編制的二十八萬大軍,除開十一萬留守直隸外。朝廷能調(diào)動的只有十七萬大軍。” “如果我御駕親征,倒是能調(diào)走二十三萬大軍。” 方世玉望了一眼眾人,他也認為,當務之急,韃靼,瓦剌不過是小問題,真正的老大難還是東察哈臺圍困的張掖。 只有解決了東察哈臺,反攻西域六國之地,打通西域的道路,哪怕丟了整個漠南草原,大明也有辦法重新收回來。而為什么東察哈臺最重要。 就是因為東察哈臺一旦拿下了朝廷的西北四城,入寇關(guān)中地區(qū),近乎如入無人之境,一馬平川,再無險阻。 方世玉還想著如何肢解烏斯藏都司,如果讓東察哈臺入寇關(guān)內(nèi),只怕不用肢解了,烏斯藏都司直接從大明分裂出去了。 根本不需要有其他想法。 事實就是如此,大明在烏斯藏都司的羈縻衛(wèi)所根本無法完全控制龐大的烏斯藏都司。 藍玉道:“殿下萬金之軀,臣等還沒死絕,哪能有殿下親征的道理。除了拱衛(wèi)京師的十一萬軍隊不能動。” “藍玉愿領一軍,火器營,炮兵營,騎兵營,步兵營,車營,五營齊備,其中騎兵營一萬七千人,火器營兩萬五千人,炮兵營四千六百人配備一百五十三門大將軍炮,三百門虎蹲炮,六百五十門便攜式虎蹲炮。” “步兵營只要九千人,車營要四千六百人,三千架戰(zhàn)車。共計四萬七千余人,從京師出發(fā),走京甘官路到開陽過寧夏府,從后邊隔斷東察哈臺的退路。” “協(xié)調(diào)西北四城守軍,嚴守嘉谷關(guān),關(guān)門打狗,甕中捉鱉,現(xiàn)在氣溫還好,尚且可以急速行軍,應該可以在二十日內(nèi)抵達張掖!” 藍玉直接應聲請命。 方世玉疑惑道:“老藍多大了?” 藍玉聳了聳肩,攤開雙手道:“殿下,我多大并不重要,末將的孩子才一歲多呢,自從捕魚兒海后,未將再也為有出征,海外的幾場戰(zhàn)爭,根本算不得戰(zhàn)爭!” “東察哈臺此番進犯,將請旨,愿立軍令狀,務必全殲!生擒首腦!”藍玉篤定道。他應該爭取了。 都已經(jīng)這時候了,再不爭取,以后可就真的老到不能上戰(zhàn)場了。 方世玉看了看藍玉道:“事態(tài)緊急,刻不容緩,既然老藍愿意掛帥出征。也別咬文嚼字的算人數(shù)了。” “騎兵營選兩萬人,六萬匹戰(zhàn)馬從軍出征,計數(shù)五萬,去校場點兵出征吧,務必要全殲,至于首腦,不需要帶來京師問罪,直接殺了喂狼。” “若是能先收俘虜,就先招降,繳械之后,全部押去烏斯藏都司的邊緣,哪里狼群多,綁樹上全數(shù)喂狼。” 方世玉篤定道。 藍玉愿意出征,關(guān)門打狗,甕中捉鱉,有他去,方世玉還是非常放心的。 如果藍玉都對付不了東察哈臺,那大明真的沒什么能對付他的了。 跟朱元璋縱橫沙場的那些老將,早特么死絕了。不然的話,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也不會生出來李景隆這個傻逼玩意。 “事態(tài)緊急,微臣此去,這里的會議,還需殿下主持。”藍玉已經(jīng)要忍不住了。 忍耐不了了。 好家伙,終于到老子出征的時候了。 他非但沒有半點上戰(zhàn)場前的擔憂,反而充滿了斗志,容光煥發(fā)。 方世玉將一份圣旨遞給了藍玉道:“調(diào)兵去吧!” 藍玉臉上帶著笑容,接過圣旨后,直接走出武英殿,馬不停蹄的向著京營的方向趕去。 沒有圣旨,擅自調(diào)兵,地方軍因為遠離朝廷,李景隆也不知道用了什么辦法,調(diào)走了五萬大軍去喂人家。 但中央軍沒有圣旨,是萬萬調(diào)不動的。 圣旨還要配上虎符,要看圣旨蓋得印璽是傳國玉璽,還是天子御寶,同時還要蓋七軍都督府的大印,才能調(diào)兵。 也就是說,七軍都督府是有一定權(quán)力,阻攔殿下擅自調(diào)兵的,自然,殿下還是攥著一票否決的決定權(quán)。 藍玉離開了武英殿,藍田也跟著走了出去。 畢竟他們父子二人,也算得上是形影不離了。 方世玉道:“漠北草原的事情,我早就想過了,梁國公帶五萬大軍出征,中央軍現(xiàn)在能調(diào)動的兵力,還在十萬以上。” “正好借此機會,你們誰以參謀的名義,去對付韃靼和瓦刺!”方世玉目光凝滯,盯著眾人道。 只見這時,徐輝祖開口道:“殿下,為什么是以參謀的名義去,七軍都督府什么時候出過參謀了!” “再說了,我們?nèi)プ鰠⒅\,那誰做主帥???”徐輝祖臉疑惑。 原本以為,藍玉留下來這么大的空缺,十萬大軍可以調(diào)動去北疆對付韃靼瓦等草原部落。 可現(xiàn)在看,這事情似乎有點不對勁。 方世玉會御駕親征? 大明的將星還沒凋零完畢呢,能征善戰(zhàn)之士一抓一大把,方世玉當然不會親身北怔,既然做了殿下,就完全沒必要去和將帥爭搶那一點沙場上的功勞。 可方世玉不掛帥親征,讓他們七軍都督府給誰做參謀?整個大明,還有人能在統(tǒng)兵作戰(zhàn)騎在他們七軍都督府的頭上? 沒有了吧! 根本不存在! “我也知道,你們心里不明白,先和你們說一句,沈陽候還在京師呢!”方世玉輕笑一聲到。 常茂狐疑的看著方世玉道:“察罕?他在京師了,難不成殿下要讓他掛帥北征?” “哎,關(guān)起門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察罕是什么人?你們會不清楚嗎?”方世玉在也沒了先前的無奈和憤怒。 藍玉親自掛帥出征,這頭猛虎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年紀大了,也蹦跶不了幾年,而這一次藍玉出征,是否真的能大獲全勝,方世玉并不在意。 以藍玉的暴躁性子,領兵能力,守住西北無虞。 又給朝廷留下了十萬大軍可以調(diào)遣,有道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個有勇有謀的虎將,朝廷大價錢刻苦訓練出來的將士,一定可以發(fā)揮奇效。 “蒙古人,納哈出的兒子。有什么奇特的嘛。”常茂無所謂的說著,在他看來,無論是出身,還是政治資源,察罕比之他和徐輝祖都差太多了。 方世玉點了點頭道:“察罕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后裔,讓他出征,收復草原,鐵定是要比你們出征更方便,而且更容易!” “先把名氣打出去,告訴天下人,察罕是鐵木真的后人,是要恢復黃金家族的榮光去的,帶領草原牧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去的。” “有黃金家族這個名義,至少可以分化一部分的小部落,讓那些搖擺不定的部落選擇中立。” “繼而拿下漠北草原,也就方便了許多。” 方世玉說完,眾人還是搖了搖頭,有些不明白方世玉的意思。 “簡單說吧,打著黃金家族的名號,反攻漠北草原,從斗志上瓦解草原部落,黃金家族的名號在草原上還是非常好用的!” 方世玉話音剛落,平安開口道:“殿下,想法是好的,可若是讓察罕領軍出征,一旦他故意落敗,損失朝廷十數(shù)萬大軍。” “除了直接損失,還會讓朝廷陷入被動局面,乃至于徹底放棄漠南退守長城。”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全面放棄漠南,退守長城,韃靼若是去支援東察哈臺部,則我軍將全面潰敗,再無主動權(quán)!”平安說出了眾人的心聲 讓一個蒙古人,領著十萬朝廷大軍北伐,打著恢復黃金家族的名號,怎么聽,都感覺如同玩笑一般 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察罕終究是蒙古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旦他賣出破綻,把朝廷的軍隊給坑死了 那不就抓瞎了? 當初方世玉答應察罕讓他恢復黃金家族的榮光,在漠北重建蒙古帝國的時候,衛(wèi)宏才也有想過,一旦察罕故意兵敗。 兵敗如山倒,朝廷如何收場? 只是他沒敢問出來罷了! 方世玉道:“所以說,需要你們中出一個參謀,名義上是察罕領軍,一切布置聽察罕的,參謀負責督查,防范察罕背地里搞事情。如果察罕真的有故意兵敗的想法,也可以及時阻止!不過是借用察罕的鐵木真后裔的名頭罷了!” 方世玉直言道。 這種事情,做起來確實不容易,而且一旦出現(xiàn)紕漏,都是致命的。 但方世玉還是堅信,大明國運昌隆,一定可以化險為夷,而且危險和收入是成正比的,仔細想想,一個國家內(nèi)部的戰(zhàn)爭,開城投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但回味原史,甲申國難,天子殉國,漢奸吳獻關(guān)投降,引清兵入關(guān),青州城下,胡虜圍城,和托勸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戰(zhàn)至今時今日,汝忠心之名,我軍盡知!此非人力所能抗也!汝已盡力!” 揚州我城,多澤連送數(shù)日勸降信,已箭矢送入城內(nèi),勸降信說:“將軍若降,可拜公候!” 為什么會有揚州十日?還不是因為寧死不降?? 大明文士的恥辱,水太涼的代名詞,錢謙益說:“大勢已去,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士衡當知興廢!” “為自身計,不如早降,高官厚祿可得矣!” 雖然現(xiàn)如今的顧炎武還沒有出生,也沒有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后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改為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何為亡國?一家一國改朝換代也! 何為亡天下?胡虜南侵,亦可以看做是漢人北上!這都是亡天下! 國家興亡,那是統(tǒng)治者該考慮的事情,跟升斗小民有個屁毛線的關(guān)系,但天下興亡,升斗小民就應該關(guān)注一些了! 換個人做殿下,好不好,壞不壞,和老百姓木有關(guān)系,換個異族統(tǒng)治,那就有關(guān)系了! 明亡,非亡國,實乃亡天下也 同理,放在漠北草原上,明軍打著恢復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榮光的名義,雖說不會取得多大的成果,但抵抗肯定不會那般恐怖激烈! 可以讓大明用更快,更方便的辦法,解決漠北草原的問題! 以大明如今的實力,只需要循序漸進罷了。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