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剛起的矛盾算是翻篇了。 婆媳之間小磕小碰難免,氣頭一過,你讓一步,我退一步,結就打開了唄。 下午,簡寧一個人趕著驢車往鎮上去,到的時候天色還早,她沒進鎮,驢車栓在河邊,在車上瞇了一覺,下半夜,她先去了一趟公社,然后才找了個隱蔽的地方把蕎麥種子偷渡到車上回村。 蕎麥種植區以黃土高原為主,大多分布在西北或是東北地區,西南很少有村莊種植蕎麥,之前村里的蕎麥種子是特意讓六子提前去北邊收購回來的,現在急著要種子,短時間內肯定是搞不到的。 第二天,王安慶踩著晨露出門,去公社匯報工作,順便傳達簡寧交代的話。 “咦,那不是水磨村的大隊長嗎。” “王隊長,你來的正好,快快快,你過來瞧瞧,這是蕎麥種子吧?” 王安慶一腳還沒踩實公社的門,就被幾個公社干部風風火火拉到院子一角,其中一個人指著墻角下堆成小山的麻袋,急口說:“你們村有種植蕎麥的經驗,快幫我們看看,是不是蕎麥種子。” 每個村每年春耕播種結束需向公社匯報,地里種了哪幾類糧食,分別種植了多少畝都要有個明細,之前王安慶匯報他們村種植了幾千畝蕎麥,還被公社干部狠狠批評了幾句。 因為蕎麥是所有糧食中產量最低的,g家全面缺糧,上面當然希望地里可以多產出一些高產糧,說到高產糧,紅薯當仁不讓排第一,但光種紅薯也不行,g家要攢儲備糧,保質期就是一個需要考慮在內的問題,紅薯保質期短,所以上面提倡他們大力種植玉米高粱。 結果,水磨村不走尋常路,玉米就種了幾百畝,高粱干脆一畝沒種,一半的地都拿去種植蕎麥了,挨批評在情理之中。 但,公社干部萬萬沒想到,水磨村走的不被看好的小道,竟成了全縣,乃至全省唯一一個已經入庫幾十萬斤糧食的村莊。 王安慶有點迷糊,從敞開的麻袋里抓起一簇種子,攤開手看了看:“是蕎麥種,你們” 他欲言又止,昨天簡寧運回來一車蕎麥種子已經夠讓他驚訝了,方圓幾百里沒有人種蕎麥,種子從哪來的?簡寧給的回答是,她防著意外,提前讓魏二去北方收購了一批種子備著。 可公社又是哪來的種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