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后記、七)-《一槍刺回大唐》
第(2/3)頁
飼喂、騎乘都很小心,若遇到騎馬外出馬匹累、病而死時,這個士兵必須做好原因記錄,再把馬匹、馬肉、筋頭巴腦帶回去,否則就要挨揍:打杖。
士兵走在沙磧地里,自己也是疲憊不堪怎么辦?
馬肉帶不回去,就把其它物件帶回。這個也做不到怎么辦?有記載,某位士兵說馬匹死掉,天氣炎熱,尸體腐敗了。那也要把馬匹的烙印割下來帶回去,以作證明。
總之,唐代對于當時的“重型坦克”,管理得很細致、很嚴格。
士兵騎馬出去,并非總是打仗,更多時候是傳令,那就要涉及到書牒。
書牒不用多說,但是官將的署名,有必要提一下。
為防止有人造假,官將寫書信時,要有明確的個人風格:花押。
簡單理解,就可以認為是帶有個人特色的簽名。比如,最后一個筆畫特殊,別人不能注意或者不能模仿。
敦煌遺書中,有鳥形花押的情況出現——都是高官,比如節度使。
用什么寫?肯定是傳統的毛筆。
但是,后來在西夏國出土的一支筆,已經證明當時開始有了改良的情況。
一支竹片做的筆,前端有小裂隙。很明顯,這是可以蘸墨書寫的。所以,在本作品中,有宋通改良記事方式的描寫。
節度使等高級官將的這種書牒,肯定是高規格的。但是一般的書牒,看過之后怎么處理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