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 薛仁貴(一)-《庶子奪唐》
第(2/3)頁
李恪之言才落,殿中的右驍衛大將軍薛仁貴最先出列道:“陛下所言極是,三韓國人,面忠實奸者多,尤其是國中王室,心思反復,更多想著復國叛逆的狡詐之輩,末將在遼東時便常有此感,故若要徹底平復三韓,就不能行尋常之道。”
薛仁貴是李恪的潛邸大將,也是第一任安東大都護,在李恪還是太子時便奉李恪之命鎮守遼東,前后十余載,對三韓的情況最是熟悉,在此事上,沒有誰比他更有發言權了。
李恪看著薛仁貴出列,看著這位跟隨自己半生出生入死,忠心耿耿,戰功赫赫的心腹愛將,臉上的神情更是緩和了許多。
李恪問道:“仁貴在遼東十載,想必對遼東事頗為熟稔,不知仁貴是什么意思?”
薛仁貴閃過一抹狠厲,道:“以往末將鎮遼東時三韓人便是如此,今日戰,明日和,后日再戰,戰和不一,狡詐不堪,還自以為機敏,絕無信譽可言,所以三韓王室不可信,要徹底平定三韓當用雷霆重典,不可行懷柔之策,非殺地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三韓之人不會徹底歸心。”
薛仁貴不愧是李恪的心腹愛將,薛仁貴的話,一下子就說進了李恪的心窩里。
對于三韓人,尤其是三韓王室權貴,李恪一向多有堤防,當初蘇定方掛帥滅三韓時,李恪便一度想行重刑管制,但礙于滅吐蕃之事更急,所以就只能暫行寬仁之政,穩住遼東局面,在許多要職上也任用了許多三韓王室之后,但終究如李恪和薛仁貴所擔憂的,還是出了問題。
李恪道:“仁貴所言極是,我大唐仁德,于三韓行寬仁之政,然其國人卻以我大唐良善可欺,叛逆之心不死,殺我大將,侵我國土,著實可恨。”
薛仁貴是李恪的心腹,他在遼東的所思所想所做從來都是貫徹李恪的意志,他在殿中所言也是一樣。
薛仁貴道:“此番金愷元做亂,勾結許多舊三韓王室,牽連甚廣,于我大唐而言又何嘗不是個機會,正可趁著這一次上下徹查,將三韓王室斬草除根。”
所謂徹查,不過就是牽連的另一種說法罷了,薛仁貴這話說的看似輕飄飄的一句,但背后關系的卻是三韓權貴千萬人的性命,薛仁貴這話一出,只怕遼東要血流成河了。
薛仁貴發話,頓時滿殿嘩然,戶部尚書李敬元當先出列道:“大將軍所言偏頗了,金愷元作亂,主犯之罪,何干于旁人,豈能一概而論。三韓乃外族,于外族之人我朝更當行仁道教化,如此方可歸心,若是盡如大將軍這般行生殺之事,恐怕...”
“李尚書所言實在可笑,我乃武將,手中所握本就是殺人劍,何談懷柔。”李敬元的話只說了一半,薛仁貴便出言打斷了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