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東吳日趨向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3/3)頁
幸虧魯肅沒有聽孫權的安排乘機奪取荊州,否側必然是撞在嚴防當地的劉磐、文聘面前,尤其是文聘非常擅于防守,擋住吳軍大半年絕不是問題。
等到孫權和劉協2天時間,就在龍門大敗虧輸的時候,按兵不動的魯肅,就是守護住東吳的最關鍵人物。
魯肅死了,孫權等于失去了主心骨,但他還有心腹呂蒙。
孫權提拔過來的得力干將呂蒙接替魯肅職位,進駐柴桑嚴加防守荊州方向的晉軍,可是自從被關羽擊敗以后,呂蒙就失去了之前的銳氣,現在諸事繁忙,竟然也一病不起。
結果兩年后,竟然也因病去世。
再加上之前龍門之戰時,江表十二虎臣一次性全部陣亡,自此江東的文武骨干發生斷層,出現巨大的缺口。
一時間出現動蕩的趨勢,一些人直接北逃到晉朝。
魯肅、呂蒙死后,非常被孫權信賴的諸葛瑾站了出來。
他力挽狂瀾,一系列惠民政策出臺,才保證了江東沒有大動亂。
僅論行政才能,諸葛瑾不在諸葛亮之下,但是要說軍事才能,那就差太多了。
他也算是具備一些軍事能力,但距魯肅、呂蒙相差太遠,所以只能穩住經濟,卻不能補上軍事。
失去周瑜、魯肅、呂蒙,以及十二虎臣的孫權,為了鞏固政權只能選擇最后一個辦法,那就是全力拉攏東吳本地的大士族。
軍事上放權給他們,讓東南大族掌控主力兵馬,政治上全力提拔,半數以上要職歸他們。
這才沒暴露出巨大漏洞,維持住與晉朝對峙10年的局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