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巧不成書,此時需要的技藝和悟性,柱子都有。 孫家幾天前就將一船上好的新鮮棗木料,運到了家門口,孫家那個小少爺,這回倒是極為守信。 現在那堆木料堆滿了半邊院子,別說是一雙腿,就是十雙手手腳腳加在一起,也夠用了。 柱子覺得,這次是他拿起鑿子開始做木工活兒以來,自己做的最為認真,也是最順當的一次。 小的時候就是為了做起來好玩,或者為了引起小伙伴打鬧的虛榮心在刻木頭,后來到了碼頭,是為了錢、為了回到賭桌上翻本,在沒日沒夜的刻木頭。 頭一回,現在他是為了自己在刻木頭。 他刻的無比用心,無比虔誠,無比精細。 他對成品,也就充滿了無比的期待。 越是做的深入了,他就越覺得這本《魯班書》神奇,古人的智慧和技藝真的精妙無雙,通過若干杠桿的反復受力轉化,竟然通過輕輕一推,就能搬運上百斤的物品。 當然,我柱子也不差,活學活用,轉化騰挪,猶如神助。 看著這雙木頭腿上的零件被一件一件雕刻出來,柱子心里的希望也就像荒原上的野草,被星星之火點燃了,漸漸燃燒成為一簇耀眼的火焰,這是活下去的希望。 他還不到二十啊,正當年的大小伙子,難道下半輩子真要當個癱子困在床上,讓墩子養活嗎?就像他爸當年砸壞了腰,被他媽養活那樣? 那他不如直接去死。 在孫煩了送來《魯班書》之前,他每天想著的,就是怎么趁著墩子不注意,干脆做個了斷。 他不想拖累弟弟。不能庇佑幼弟也就算了,讓一個孩子給自己端屎端尿,算怎么回事兒呢? 而且久病床前無孝子,他媽后來和他爸的每一場沖突,其實根源都一樣,這種事兒,怨不得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