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心情有些激蕩,李文音將肩托安好,將琴夾在左腮處。 記憶中,最難以忘卻的樂曲有些滯澀的響了起來。 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 很小的時候,這只是小提琴學藝路上必練的一首考級曲子。 那時候年少,還不懂得愁滋味。 當此時,李文音重新拿起琴,散布者淡淡哀思與憂愁的樂曲響起,李文音的眼眶已經不知道什么時候,布滿了淚水。 陌生的世界,陌生的際遇,短短的時間內,李文音很難找到歸屬感。 發泄! 通過這音樂,來將哀愁、不適與懷念,全部傾瀉出來。 琴聲逐漸變得充滿了張力與希望。 是啊! 哀愁總是會過去的! 輕輕的一個轉折。 秦詠誠先生所作的《海濱音詩》響起。 優美的旋律輕柔的擦去了李文音眼角的淚光。 經歷了《思鄉曲》后半段對未來的希望后,柔美的《海濱音詩》讓李文音的心靈得到了夢幻般的升華,充斥著希望與自信。 成年人就是這樣。 笑著笑著就哭了。 哭著哭著。 就笑了。 ...... 本來考級八級的《海濱音詩》,鬼知道什么時候變成了十級的曲目。 李文音前世考級十級的時候,甚至還是個初一的小孩。 那時候考級曲,還是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這種難度的。 那時候,就算是業余十級的選手,練習曲也到達了初入帕格尼尼的程度。 后來呢? 什么牛鬼蛇神都過了十級,搞得十級選手的技術參差不齊。 果然,風氣這種東西,只會越來越浮躁。 越拉越熟練。 經過系統的融合后,李文音的眼角產生了一絲喜意。 這樣的實力,果然是當初自己的巔峰。 鋼琴? 放下小提琴,彈上鋼琴后,李文音臉上的喜意越來越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