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六月份的天氣很溫暖。 尤其是布魯塞爾的六月份,溫暖中透露出涼爽,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有些濕潤,但會讓人非常的舒服。 但米勒的內心卻是非常的寒冷。 心態崩了呀...... 失神的走在大街上,米勒作為演奏家的夢似乎破碎了。 天空落下了細小的毛毛雨。 米勒一愣,下意識遮住臉頰。 看著不遠處的撒尿小孩--小于廉的銅像,米勒有種被尿了一臉的恥辱。 1619年的布魯塞爾時值戰亂。 西班牙占領者在撤離布魯塞爾時,打算用炸藥炸毀城市。 而小于廉,一名小男孩,懵懵懂懂的去放水。 對西班牙占領者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 但把引線澆滅了。 ...... 天降甘露拯救了當時的比利時人民。 正是由于小男孩夜出撒尿,澆滅了導火線拯救了全城,比利時的人民們,為紀念小英雄,雕刻了這尊青銅像。 風風雨雨過去,戰火四起,有劫掠,有焚城,更有偷盜。 但尿尿青銅像卻風雨無阻。 這一尿,就是四百年。 有道是時也運也命也。 米勒看到這個雕像,就覺得自己仿佛那個自以為勝券在握的侵略者一般,此時充滿了強烈的屈辱感。 正如西班牙占領者萬萬沒想到,炸老家的行動居然是被一泡尿澆滅的。 米勒也萬萬沒想到,輸了李文音不說,這次初選賽,居然敗給了自己的手下敗將? 而且,還是在自己使了小手段的情況下硬是輸了? 米勒不知道自己是懊惱還是煩躁。 本來設計的很好。 雖然贏了許多次的伊萬,但伊萬的實力還是很強,自己并沒有百分百的機會獲勝。 而之后,米勒也得努力找尋讓李文音輸掉比賽的方法。 于是,自己就動了點小手腳,就算是作為演習試驗也好。 ...... 所以,為了盡量不引人注目,米勒便將注意打在了鋼琴的踏板上。 對于很多人看上去來說,鋼琴大部分的功力都在手上。 實則不然。 踏板的運用才是重中之重。 同樣的曲子,不同的風格與色彩,各種各樣的音色制造,與踏板是分不開的。 于是...... 米勒便稍微動了點手腳。 在初賽比賽前,伊萬試完琴后,米勒試琴的時候,用難以察覺的小動作,將內兜里的一塊用棉布包著的小巧木塊,順著西裝褲腿滾到了地下,然后不動聲色的將小木塊踢到了最中央的踏板下方。 木塊并沒有將踏板頂死,仍留有很大的空隙。 被蓬松卻并不柔軟的棉布包著。 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依舊可以踩下去踏板,但腳感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曲子的彈奏! 還是可以踩。 但是只能踩一點...... 如果突如其來這樣的問題,演奏者基本下意識就會難受。 經過米勒的試驗,這樣的感覺,不像是被卡住,而像是踏板本身就比較緊,或者說......踩著不舒服。 而且,還沒有任何的聲響,下意識的只能想到這個踏板是不是沒那么靈活而已。 ...... 眾所周知,鋼琴的三個踏板,從左到右分別是離合,剎車,油門...... ...... 弱音,延長音,延音。 左右的功能很簡單,踩左邊踏板,音色弱化輕柔。 右側踏板最常用,也有非常重要的相關技巧------“切分踏板”。 簡單來說,就是正常彈琴,手指按下去后,離開琴鍵聲音就停止,而踩下這個踏板后,手指離開,聲音還是在。 而中間的踏板,是最難踩的。 簡單來說,就是特定延長某個音。 彈奏一個長音后,踩下中央踏板,那就只延長這個音,不會延長踩住中央踏板后,彈奏的其他音。 越難的曲子越會用到。 有些長音出現后,往往還會需要兼顧其他的聲部構建立體感,所以,這個踏板的存在,就不至于彈奏出不必要的混響。 對于復調或是和聲織體精密的作品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而這個中央踏板,也是最特殊的。 專為高段位的鋼琴家所準備的。 普通的家用立式琴是沒有這種功能的,家用琴中間的踏板單純就是消除音量。 當然,這種國際比賽的三角鋼琴,肯定是專為鋼琴家定制的。 這個踏板非常關鍵。 會讓演奏家的演奏更富有靈性。 ......... 米勒的小動作本來完美無缺。 適當的影響到伊萬踩中央踏板,自己暴露的機會也很小。 但是米勒萬萬沒想到。 伊萬壓根就不踩中央踏板!!! ...... 而且,伊萬彈奏的曲子難度系數異常高! 如果沒有中央踏板,那有兩三個小節里,右手就需要速度加一倍,負責兩個聲部!! 但是米勒萬萬沒想到,戰斗民族的戰士就是這么剛。 伊萬根本就不踩中央踏板!! 這TM完全是靠手速硬剛? 從頭到尾,伊萬都沒有發覺中央踏板的異樣....... 但這不是什么大問題。 ....... 就算伊萬發揮很好,但米勒還是可以打一下的。 也未必會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