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怎么說呢?!” 李文音撓了撓頭,眉頭一皺,試圖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你要知道,各地民間音樂,在達官貴胄人群中,和平民百姓的生活中,發展的也完全不一樣的。” “要是真想體會民間的音樂,不如先去了解民間文化與生活狀態。” 對于......加入民族元素的這種想法來說,并不少見。 而在各類的音樂作品中,幾乎可以說是個音樂家都搞過。 非常多。 但在古典音樂中,加入的一些民族元素,民間元素......少有華國的元素。 李文音的《梁祝》,讓很多國外的音樂家意識到了華國這邊完全與眾不同的文化,蘊含著更大的可能性。 只不過,由于不了解,從三觀與認知來看有些差距,難以徹底領悟民族文化內核,這也導致了華國民間元素在古典樂中也是極為少見的。 但偏偏,這種完全與眾不同的民間元素,如果融合的完美,真的會讓作品的魅力上升幾個臺階。 而卡爾隆德犯得錯,其實就好像一名華國音樂家去研究西洋音樂中的民族元素,卻并沒有理解,也沒有去體驗民間的文化風俗,只是研究了一些其他運用了民族元素的成品作品,然后順勢就研究起了當地的“宮廷音樂”,而忽視了“民間音樂”。 “這......” 卡爾隆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那為什么說吃個飯就能體會當地民間音樂呢?” “不是吃個飯......” 李文音捂了捂臉。 “你看啊,從川渝一帶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主產食物,去體會當地人的生活狀況,這樣能更好的領會當地人地域性格。” “地域環境、人文和經濟發展不同,會對人的性格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這樣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各方面的發展慢慢演變的。” “想要更好的研究當地的民歌民謠,自然是要去體會最基層的勞動人民是如何發展的。” “川渝的山歌,非常的多樣性,甚至與地緣也有很大的關系,就算是川渝之中,不同的歷史傳承,風俗習慣下,發展而出的山歌在風格,曲調上也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這樣!!” 卡爾隆德眼前一亮。 研究了很久川渝音樂的卡爾隆德自然是很快的明白了李文音的意思。 就好像川東特色的矮腔山歌。 嘉陵東,川渝東的地方,像是南充,廣安,達州。 這里的矮腔山歌就是非常常見的山歌。 節奏規整,結構短小,一字對一音,非常的干脆利落,長長的“拖”腔幾乎沒有。 曲調上卻很柔和,音域很窄,并且幾乎沒什么大跳。 以小調為主,歌詞的穿插即興程度非常高,并且以“三四”格式的七字句為主。 主要受到當地婦女兒童喜愛! 就仿佛是鄉村中,一名小朋友,翻山越嶺,挑著扁擔干活。 樂觀開朗,迎著朝陽,唱著曲調高亢,活力明快的山歌。 山歌中,也經常出現吆喝聲,仿佛是山區孩子正在幫著家人們趕豬趕牛。 出現這樣的民間音樂,民間歌謠的特色,自然就是由于川東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以及人民長期以來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 畢竟,經常在崎嶇的山路中上躥下跳的小孩,肯定是沒法拖長音的。 而反觀川南。 往云貴高原過渡的地方,金沙江,岷江。 這里的山路,就出現了江水。 開始空曠了起來。 有山有水的空曠山腳,唱出來的,就是悠長,高腔特色的福寶高腔!! 并且穿透力極強。 與短促的川東不同,川南的民歌,就開始變得氣息悠長,音色舒展,仿佛是對著山水歌頌歡呼一般,內容也多與愛情相關。 畢竟,這么美的地方,人煙稀少。 偶爾遇到個大帥氣大漂亮啥的,相逢即是緣嘛!沒事嚯嚯兩句很正常。 而無論是哪里。 川歌,都還是會有本地人的通用性情在里面的。 就像是當地的地理特征一般。 沖出峽口的山洪,“叛逆”,卻叛逆的瑰麗而驚人。 與北方人的粗獷,南方人的細膩有些不同的表現。 這里的人豪爽熱情,干脆利落。 如果簡單點形容,就是“辣”。 火焰或許就是川渝人性格最好的圖騰。 看你順眼,一句乖兮兮,把人惹毛,也就是張嘴一句媽麥批,不掩飾,愛與恨都很直白。 這樣的風俗之下,音樂生長的,也如人性格一般。 “你這么一說,我倒是懂了。” 卡爾隆德哈哈一笑,但突然似乎想起了什么一般,臉色有些古怪的問向李文音。 “那伊萬......之前為什么會說你瓜娃子,媽麥批.......” “......” 李文音臉上的笑容僵硬了。 “這個你不用在意......” “說來也巧,最近我也在研究西班牙音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