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接過沈常樂水杯正喝水的李盛素,誰知道沈常樂來了這么一句,一口水差點給嗆到,一旁埋怨一般的拍了下沈常樂,她對這個徒弟偶爾蹦出來的金句還是有些吃不消。 沈常樂看著彈幕笑了笑回歸正經道: “這首歌名字叫《赤伶》,我覺得其實大家通過這歌名和歌詞都能聽懂的,其實大致意思就是對于戰火連天下,藝人們的認真做藝辛酸苦辣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懷做一個致敬吧。” “就比如我們梅家的創始人梅先生,面對小日……小日子過得不錯的RB侵略軍,九一八事件后寫了類似《抗金兵》《生死恨》等劇目,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當自知所住地區淪陷以后,蓄須明志意味再不登臺唱戲,嚴詞拒絕了當時日軍長官讓他強行登臺演出的計劃,只等到RB人投降了才重新剃了胡子登臺演出。” “比如說書門的連闊如先生北平淪陷初期,因他在北平的商業電臺演播《東漢演義》場場爆棚,日偽政府聞其名,愿出高價讓他在說書時宣傳所謂的*****圈。” “先生他不但拒絕了日偽政府的請求,反而在電臺說了一段《廉頗.藺相如》,意蘊人民團結抗戰。” “不過先生的不合作行為也因此激怒了日偽官員,不但斥令電臺將他辭退,還派出憲兵隊施行暗算,幾次僥幸才死里逃生熬到抗戰勝利頤養天年。” “還有就是我們相聲門的前輩小蘑菇常先生,支援某國的戰爭爆發,國家組織了二十多名曲藝工作者奔赴前線慰問,被贊為文藝輕騎兵,極大的鼓舞了前線士兵的士氣。” “可惜后來隨隊歸國,不料在沙元里突然遭遇敵軍空襲,年僅29歲不幸罹難。” 直播間的觀眾們聽著沈常樂講的各個事情,在回憶起剛才唱的歌,不禁都是熱淚盈眶,彈幕中一條條都是對曾經幾位先生的崇敬和欽佩。 而與此同時,也是通過這一個個的真實故事,讓眾人對這首歌,對這首歌的歌詞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直播間那頭的的梅爺眼角掛著淚,但是臉上卻是笑的格外開心,那是一種自豪。 現在梅爺仍然記得,當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看到自己父親留起了胡子時的好奇的場景: “父親,您怎么不刮胡子啊?” “呵呵傻孩子只要我留了胡子,那RB人還能強行要求我登臺演出嗎?我是個戲子,但我也是中國的戲子,豈能容他國所輕賤! “孩子雖然咱們地位低,但是咱們藝人的骨頭可不軟!” 音容笑貌今猶在,依舊清晰沒有絲毫變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