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我在德云當網紅》
第(2/3)頁
“通俗???”燒餅反問道。
沈常樂道:“對通俗,通俗簡單來說就是更貼近于民間的東西,廣大老百姓都是理解,都能明白,取材于民間的相聲。”
燒餅道:“哦…………那您能具體的說說嗎?”
基本入活了。
郭桃兒本來故作嚴肅的一張臉,面對著沈常樂卻是怎么也嚴肅不起來,不由自主的就露出了贊賞、贊許的笑容。
沒辦法確實是節奏太好了,開頭拉著上組張鶴侖的相聲穩穩鋪墊,隨即就是一個亮眼的好包袱,然后隨即又借著這個包袱直接回到了通俗、民間的這個話題上。
短短的幾句話中卻是處處透著語言的精妙,中間的轉著看不出一點的尷尬和突兀,一切都是那么的順利。
這點上別看張鶴侖和王九瓏也都是德蕓社老相聲演員了,但是短短的開場幾句話,給人的代入感已經是云泥之間了。
真tm好!!!
郭桃兒看著舞臺上的沈常樂,莫名有些理解自己師父候三爺當時看自己演出時究竟是什么樣的心情了。
就是好!!!
而這時的后邊房間里邊,師父于千那更是滿眼的欣賞掩飾都不用掩飾了,默默的又在黑板上給兩人各自又添了一道。
沈常樂道:“比方說啊我們這個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這個學就是很大程度上取材于民間。”
“比如學這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草地里蹦的,還有各種人說話方言土語,地方戲曲還有比方說各個地方的吆喝,您說這個是不是取材于民間?”
燒餅點頭道:“哦那還真是,這可都是人民自己的智慧凝聚成的寶藏啊,不過這東西現在可是沒有了。”
沈常樂道:“這怎么能說沒有呢?這個我就會啊。”
“哦這個您會?”燒餅道。
沈常樂道:“那當然了就比如說這個呦呵聲,人們講究的叫九腔十八調,棕繩翹扁擔。”
“以前過去有那個賣菜的,前后扁擔挑的十幾種菜,走街串巷的吆喝就跟唱歌一樣特別的好聽。”
“哦?那您給學學?”燒餅道。
沈常樂道:“大概就這么唱的你聽啊。”
“香菜、辣青椒、勾蔥、嫩芹菜、扁豆、茄子、黃瓜、架冬瓜、賣大海茄、賣蘿卜、胡蘿卜、扁蘿卜、嫩芽的香椿、蒜兒來、好韭菜啊!!!”
“好!!!這還真跟唱歌一樣好聽!!!”燒餅夸道。
小劇場內郭桃兒和小岳岳同時鼓了鼓掌,學的確實是又夠味又夠高,一副好嗓子展露無遺。
沈常樂道:“那肯定啊,就這一嗓子走在海河邊上薊縣都能聽見。”
“好家伙這么遠啊?”燒餅道。
沈常樂笑道:“薊縣也有一個賣菜的。”
“嗨…………”燒餅道。
沈常樂道:“還有咱們比方說包子,一般也有呦呵的。”
“哦那我知道,津都有名的狗不理嘛。”燒餅道。
沈常樂擺了擺手道:“不不不那你可說錯了,狗不理人家那是店,坐商不吆喝,咱們說的是走街串巷的。”
“哦這兩個還不一樣。”燒餅道。
沈常樂道:“那肯定了,走街串巷的一般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大爺,手里挎著一個小竹籃兒,里面盛著二三十個小包子,上面蓋著小棉被兒,白天還不出來。”
“這怎么白天不出來呢?”燒餅道。
沈常樂道:“這是給晚回家的人準備夜宵的,比如晚上站崗值班的人啊,比如賭錢的等等這些。”
“而且他們的呦呵也特別的有意思,就兩個字肉包,但是這肉字他能喊的嚯大嚯大的,到了包這個字可能就順風跑了。”
“這個別說還挺有意思的,您能來來嗎?”燒餅點頭道。
沈常樂道:“那我給您學學啊,比方說我是你爸爸,晚上沒事干出門賣包子去…………”
“去別說我爸爸!”燒餅一推沈常樂道。
沈常樂道:“那我當誰爸爸???”
燒餅一打眼來了主意道:“這還不簡單,除了咱們倆,還有誰站著就誰唄,小岳岳你說他。”
“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