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賣布頭完-《我在德云當網紅》
第(1/3)頁
燒餅的一句話,其實也是為了給沈常樂留出一個換氣的功夫。
畢竟后邊就是正經賣力氣的地方,一個大段氣口都特別的短,當然也正因為如此才更加見功夫。
沈常樂開口朗聲:“怎么這么黑,氣死猛張飛,不讓黑李逵,唐朝啊有一位黑敬德了吧。”
沈常樂的語速越來越快。
“東山送過碳,在西山挖過煤,開過兩天煤了廠子、送過兩天煤了、這不背過兩天煤了、這不開過兩天煤了、這不拉過兩天煤了、這不用過兩天煤了、這不當過兩天煤鋪的二掌柜的吧。”
后邊小劇場的觀眾一個個手上的動作欲拍又止,急得都有點抓耳撓腮了。
一旁的于千笑了笑低聲解釋道:“沒事沒事想見好就叫吧,各位是觀眾沒事兒。”
觀眾聽到這句話,這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放下了心。
沈常樂繼續唱道:“半夜十二點,掌柜的沒有事兒,抄起了錘子,叮兒當兒來砸硬煤,說不知道這塊布,遇上一個俏,你夠奔電車道,你上了摩電車,你買張電車票,那電車這么一繞,這不叮叮當當就要到了吧。”
燒餅道:“嗯。”
沈常樂輕輕換了小口氣,速度霎時間再次加快一口氣唱道:
“到了前門外,夠奔大柵欄,你找到八大祥,什么瑞林祥、瑞增祥、廣盛祥、益和祥、祥義號,廊房頭條坐北朝南還來有個謙祥益兒嗒!”
“好好好好好!!!”
“唱的好!!!”
后邊的觀眾是越聽越上頭,越聽越燥,這次終于不用忍大聲叫起了好。
“呦!!!這明明有觀眾啊!!!”此時的后院里邊,眾人都是聽到張鶴侖和王九瓏,說起沒觀眾的事兒心里邊還有點打鼓呢。
結果這才剛過了一會兒,后邊劇場內大聲的叫好聲就又讓他們驚了一下。
“好家伙!這聽的觀眾可是不少啊。”孟鶴糖也是一臉疑惑的看向張鶴倫和王九瓏道。
張鶴侖也是十分納悶道:“不對吧…………我們剛才表演的時候真沒人啊,就師父和小岳岳倆人。”
“難不成…………常樂他們去的是另外一個有人的小劇場???”王九瓏也是疑惑道。
欒懟懟手里邊摩挲著扇子無奈道:“說不好還真是,反正沈常樂這場絕對是有觀眾的,好家伙這都徹底炸鍋了,隔著這么老遠聲音都聽的清清楚楚的。”
“常樂哥的相聲是真好…………”老秦目光遠眺,嘴里喃喃自語的說道。
《賣布頭》的這段相聲作為傳統相聲中的經典從古至今很多的相聲大師都演繹過,建國后的比如侯寶霖大師、再往下的馬記大師、少馬爺等等。
走的路子大多都是《賣布頭》所說的“九腔十八調”的悠揚與里邊蘊含的老京都歷史沉淀感。
吆喝的節奏不緊不慢,激烈之處不使蠻勁,低回沉郁之處也別有一番風味,和旁邊捧哏一來一回慢慢唱,講究的是一個細一個味。
不過這其中當然也和幾位大師演出作品的時候年齡有關,年齡偏大氣力難免會跟不上,主要還是挖掘里邊的節奏點和小包袱。
而與之相對的一個版本,就是郭桃兒零幾年時候的《賣布頭》版本,突出的就是一個詞——賣力氣!!!
郭版當中入了正活后,基本就是郭老師的個人演唱會了,別管是以前捧哏的張先生還是那會的少幫主李菁基本上都成了電線桿子。
一開口那郭老師無與倫比的唱功吆喝出來,就是要把街邊老掌柜的吆喝,整出了金刀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感覺。
不過當然這種情況下確實也有點脫離現實,畢竟要真是大街上賣布頭的,可不像是說相聲就唱這么一遍。
要是每個賣布頭的掌柜都跟郭桃兒這么賣力氣,那也不用做生意了,唱個三遍就該送的醫院里邊掛氧氣瓶搶救了。
但還是那句話,這可能就是更年輕的表達方式,或者也可以說技術不夠,力氣來湊,但確實是一定程度上給了觀眾聽覺上的享受,聽著就是那么的痛快,就是那么的解氣,想掏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