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銅人案(六)”-《大漢迷案》
第(2/3)頁
此時國師也出來力主修建天樞一事,劉徹一番權衡利弊后便把安撫百姓一事交給了竇嬰,而修建天樞之事交給了國師。國師此時還認為青銅樹花苞上所刻的西域古語應先破解再建天樞,劉徹認為他說得也十分在理,于是便下令全天下重金和高官懸賞能解讀這西域古語之人。此外劉徹還將田酚等人停職反省。
張湯覺得這青銅樹一案遠遠沒有表面的這么簡單,案件雖然至此是告一段落了,可案件中的種種疑點他們還沒有弄明白。以往的斷案他總能層層剝繭,即使遇到再難的案件他也能提前預察,巧為抽身與應對,而這一次他雖然也預感到背后有一只無形的大手在牽引著他們,可他始終看不清那個人的身份。
張湯認為他們之所以陷入了如此困境是因為對手利用了劉氏家族,令他們即便鎖定了目標也會投鼠忌器,礙于陛下的顏面而不敢行動。所以投鼠忌器的事情他們不做,但他們可以采用老百姓最常用的捉鼠辦法來捉出這只大老鼠,最簡單的辦法也往往是最有效的辦法。竇嬰回到府后也感到了此事的不對頭,他趕緊前來張府尋找張湯,他認為形勢如此下去,大漢怕是要滅亡。
張湯只道自己也并不相信一本書會決定一個朝代的存亡,可陛下和百姓們都較為迷信,他們不可能通過幾次舌戰群儒就改變幾千年來形成的信仰。如果他們沒有用事實來揭破這些謊言的話,恐怕陛下也很難阻止這次行動的開始。至于這個揭破的時間則要選擇在最恰當的時機方才得效。
話畢,張湯突想起了他們在龍家堡酒宴上遇到的那名懂西域古語的詩人,張湯認為此人定能勝此任,他決定明日便前去找這位詩人。張湯決定請龍小云幫忙并就此對他進行深入的考察。
于是第二日,張湯帶著南飛前來龍府,他向龍小云問起那位懂西域古語的詩人,龍小云只道那個人是他的好朋友,名叫巴基斯。巴基斯是著名的西域學者,張湯也曾聽過他的事跡,他將巴基斯與王子前來借兵復國的事跡講給了眾人聽并詢問龍小云巴基斯是否識得西域古文,龍小云認為巴基斯是著名學者,必定是識得西域古文。張湯將此消息稟報給了劉徹,他認為龍小云目前是可以相信的。
劉徹聽罷便命龍小云為迎請副使,與國師甘羅兩人前往坤陽鎮迎接巴基斯來朝。次日,龍小云與國師兩人接到命令后馬上趕往坤陽鎮,但巴基斯已經早已經被人先行接走了,接走巴基斯的人自稱是皇使,國師感到其中的不對勁便馬上與龍小云兩人往回趕,結果兩人在途中遭遇了蜂群和箭雨的攻擊。
待躲過這兩次劫難后,國師才想起向他們所攻擊的箭都是沒有箭頭的,而蜂群也不會致命,因此這些人并不是真正想取他們的性命,而是想拖延時間。至于這一切事情的真相只有等他們回到長安方可知曉。
巴基斯已經被接回長安見到了劉徹,而國師甘羅和龍小云也回到了長安,兩人見此場景便知曉了巴基斯是被張湯接來的。迎接完巴基斯后,巴基斯來到青銅樹前破解了青銅樹上的西域古文,古文中講著漢主掌管神器極為不詳,如若要破解便要鑄造天樞。劉徹聽完后面露笑顏,鑄造天樞本就是他振興國運的計劃,如今青銅上的古文也說要鑄造天樞,這可謂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巴基斯表示青銅古文還說了天樞要用十八尊銅人圍拱,方能將坤陰轉為沖天的乾陽,護持大漢基業,永世不倒。
待天樞建成之日,以煉金術之法啟動金銅球中的金烏神鳥,純陽之氣才會上下貫通,天樞之偉力也才能最終聚成。張湯認為如此破解之法頗費青銅和黃金,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國師聽完此破解之法出一時間難以定奪是否要力建天樞。劉徹卻堅決要造此天樞以興國運,可現場的文武百官和巴基斯都不識得十八尊銅人與金烏究竟是為何物。龍小云前來張府造訪,他認為張湯帶回來的巴基斯十分可疑,極有可能不是巴基斯本人。
他與巴基斯交往已頗深,此人嗜酒如命,放蕩不羈,居無定所,南飛能這么快找到此人本就令他生疑,而且通過近幾日的試探觀察,他更覺得這個巴基斯并非是巴基斯本人,而像是有人冒充。之前巴基斯見到他的第一眼就像不認識他一樣,而且這個巴基斯所說的中原腔調也與之前不同,張湯聽完龍小云的分析后認為龍小云說得在理,他們還需對這個巴基斯多加注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