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面粉和黃金的例子,從理論上講并不準確,因為嚴格來說,貨幣的總供應量還與貨幣流通的速率有關。 不過它還是大致說明了地球上金本位制度最終崩潰的原因: 那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一旦全球黃金總產量趕不上經濟增速,黃金就會不可逆轉的升值,從而鼓勵大家囤黃金,而不是創造財富,對于勞動的人產生了負向激勵,對于囤黃金的人產生了正向激勵。 勞動者會發現自己辛苦造了半天面粉,結果是給囤黃金的人做了嫁衣。 既然如此,誰還去勞動創造價值?大家都各自回去炒黃金不就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必然的結果。 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人類研究出來的,在不增加黃金儲量的情況下,盡量多發行“美金”這種“偽黃金”的一種過渡性貨幣體系。 在傳統金本位制度下,由于每一張紙幣背后都代表著一定重量的黃金,所以全球紙幣發行的總數量,是被全球黃金儲備總量鎖死的。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只有美金和黃金以35美元/盎司的價格掛鉤,而其他貨幣只需要和美金掛鉤,這樣一來,其他國家貨幣的錨就不再是黃金,而是美金了。通過這種方式,全世界貨幣總量就成功突破了黃金儲量的極限,暫時為金本位續了一條命。 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美金的強大信用、以及二戰后美帝的巨額貿易順差之上。 在美帝維持貿易順差的情況下,各國其實并不在意自己持有的是美金還是黃金,只要能正常從美國購買商品就可以。而一旦美帝無法維持長期貿易順差,美金的信用就會嚴重受創,從而使其他國家的央行對于美元信用產生恐慌情緒,導致各國家央行要求美帝以35美元/盎司的比率兌付黃金。 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的經濟發展和貿易流通需要,全球貨幣總量早已已經超過美帝的黃金儲備,美帝必然無法足額兌付,從而引起其余各國央行瘋狂踩踏,其中沖得最快的就是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 最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美金變成了美元,也是一種必然結果。 但這個修真世界又有不同,修真世界的主流貨幣是靈石,這是一種奢侈品+普通消費品+一般等價物三重屬性疊加的奇特存在,有些類似地球上曾短暫存在過的糧本位制度。 但糧本位和靈石本位至少有兩點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