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宗教,不過是利用人類這種生物的社會性本能,人為形成一種社會性認知,然后反向灌輸到每一個社會個體中去,隨著信仰宗教的個體越來越多,這種社會性認知就會自我強化,并且以更快速度蔓延到其他個體,就像是病毒擴散一樣,呈現指數級增強。而這種社會性認知,會極大的壓抑個體思維的活躍度,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的復雜度。如果這個社會是在虛擬現實世界中形成的,那么這個虛擬現實世界的算力消耗就會顯著降低。” 蕭煌的前身樂園設計師,作為一個專門觀察和總結人性的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社會的理解非常獨到。 陸洋不由得想起了地球上的非法傳銷,它們也是通過形成一種虛假的共同認知,并在一個“小社會”中不斷自我強化,最終讓每一個成員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那么宗教、洗腦和傳銷之間的分界線究竟在哪里呢? 陸洋一時間還真說不清楚。 在地球歷史上,基督教和儒教各自統治了歐洲人和東方人的思想長達上千年之久,確實也極大抑制了社會思潮的創新和活躍程度。 而古代社會邁向近代社會的轉折點——也就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正是強調個人意識的重要性。即使早期文藝復興藝術家都是宗教相關人士、甚至羅馬教宗親自資助的,但他們從事的工作卻并不是真正的宗教創作,而是通過宗教題材展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可以說正是個人意識的覺醒,帶來了思想上的繁榮。 陸洋不禁聯想起今天看到的那些麻木的灰袍人,還有那些偽科學科普書籍:“看起來,這個世界的統治者,似乎正是用極端的洗腦方法來統治這個世界的。那些整齊劃一的普通人,看起來的確很像被傳銷組織洗腦的受害者。” 蕭煌也贊同道:“沒錯,包括那些一模一樣的建筑,一模一樣的衣服,一模一樣的大門,很有可能都是故意為之。這種整齊劃一的表現形式,天生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讓人的內心中不由自主產生一種儀式感。而儀式感,正是宗教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要是這個虛擬現實社會已經做到了這個地步,甚至更加夸張的話,說不定真有可能支撐起2000萬個高級虛擬人格的算力消耗。” 蕭煌講到這里,陸洋感覺這個世界的迷霧已經撥開了一小部分,之前看到的重重奇怪現象也暫時有了一個合理解釋。 然而蕭煌自己卻顯得有些迷惑:“可是這樣做沒有道理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