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硝化棉-《銀河系殖民手冊》
第(2/3)頁
即使是在地球上,硝化棉也是最早出現的烈性炸藥,最早在19世紀早期,由法國化學家用棉花、淀粉、木材等碳水化合物溶解在濃硝酸中制得,因此最早的硝化棉又被成為“木炸藥”。
由于高質量硝化棉炸藥對于棉纖的純度要求極高,若缺乏脫水離心工藝清除棉纖中多余雜質,硝化棉炸藥的威力會顯著降低,并且性質也會變得非常不穩定。因此從硝化棉炸藥發明到最終普及,經歷了數十年時間的工藝改進過程。
不過這些問題,對于盧卡斯這些巫師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
科學裁判所利用硝化棉作為科學騎士熱武器的主要發射藥,已經有不知道多長時間的歷史了,因此相關工藝已經極度成熟。康德這次同樣帶來了一大批科學裁判所出品高純度棉纖,成功解決了“棉纖提純”這個老大難問題。
對于巫師們來說,相比其他類型的炸藥,硝化棉炸藥有兩大不可替代的優點。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硝化棉的爆炸性,可以通過調整其含氮量進行人工控制。
含氮量在12.5%以上的硝化棉危險性極大,遇火即燃燒,在溫度超過40℃時就有爆炸的可能。而含氮量不足12.5%的硝化棉性質則比較穩定,但受熱或儲存日久,會逐漸分解而放出酸,降低著火點。一般來說,含氮量12%的硝化棉,在穩定性和爆炸性方面能做到較好的平衡。
作為對比,網文穿越者常用的硝化甘油太過于易爆,即使穿越能夠單槍匹馬搞出濃硝酸(基本沒戲),運輸過程制備過程也可能把整個實驗室給炸上天。哪怕是現代化學實驗室,絕大多數都不會允許制備硝化甘油。
諾貝爾炸藥雖然通過添加大量“雜質”的方式降低了傳統硝化甘油的易爆性,但其太不易爆的特點,使得其需要使用專門的雷管進行引爆。
雷管之所以被稱為“雷”管,是因其初始裝藥為雷汞而得名并沿用至今。雷汞的工藝本身不復雜:簡單的說是把汞溶解在硝酸內,混合以酒精,最后反應出來的產物。
不過汞并不是一種很容易獲得的化學原料,即使是科學裁判所手里也不是很多。光獲取制作炸藥的材料,就已經讓盧卡斯底牌盡出了,即使是這位傳奇巫師,想要再走私一批更加難搞的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更不用說,汞在密閉空間中,很容易形成汞蒸氣這種殺人于無形的劇毒,再加上提純高純度酒精所需的加熱工序,對于炸藥工廠而言更是危險至極。所以諾貝爾炸藥,顯然也只能被排除在盧卡斯的炸藥制作計劃之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