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納米崛起》
第(3/3)頁
一臺改造后的設備中,通過給水體施加大約1.7倍大氣壓,壓力就可以迫使水體中的水分子,快速通過通電的七邊氧化硅—石墨烯薄膜。
如果施加的壓力提升,水分子會以更加快的速度通過,而水體之中的其他物質,則會被留在另一側。
賀穩(wěn)也興奮不已:“黃總,我們的回收廠,之前不是在頭疼那些垃圾廢液,這下可以解決一個大問題了。”
“污水過濾器的事情,你們盡快和工程組聯合攻關,同時想辦法,處理過濾下來的污泥。”
賀穩(wěn)急忙回道:“黃總放心,我一定盡快完成。”
隨著一系列技術的研發(fā)成功,燧人公司的研發(fā)部內,對于公司的未來,也是信心高漲起來。
如果不是保密要求,多邊氧化硅—石墨烯薄膜的發(fā)明,絕對是材料學界的一個里程碑成果,作為核心發(fā)明者的黃修遠,想斬獲國內外的學術獎項,估計是手到擒來。
對于這些材料的發(fā)明,燧人公司僅僅注冊了分子式的專利,但是其他生產工藝的專利,一概都沒有注冊。
分子式注冊專利,那是因為這個東西,必然要投入到市場上,只要別人有心,要拿到一些樣品,還是防不勝防的。
但是生產工藝,卻不一樣。
只要實驗室和研究員保密,單憑樣品,要逆向工程出這些材料的合成工藝,沒有七八年的投入,以及一點運氣,難度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燧人公司的安全部,可不是開玩笑的,隨著大量新材料的爆發(fā),實驗室和重要設備,都是二十四小時專門看管。
之前制定的嚴格保密制度,也終于發(fā)揮效果了。
6月14日。
助理張雷回到汕美,說東西已經到了冰城倉庫,那邊的辦事處,也安排好了住宿。
第二天,他和張雷一行人,在鵬城寶安機場搭飛機,直飛黑省冰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