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八十章 養殖成本-《納米崛起》


    第(3/3)頁

    而進口紫花苜蓿,每噸在2000~2500元左右;進口玉米,在每噸1500~1800元左右;進口豆粕,每噸3800~4500元左右。

    這一對比,感覺番薯作為飼料的性價比超高。

    國產苜蓿因為蛋白質含量的問題,其實和進口紫花苜蓿比起來,明顯性價比不行。

    只是這其中,還涉及到其他問題,紫花苜蓿和番薯確實不錯,問題是如何獲得?

    總不能燧人公司自己去種植吧!

    可是自己不種植,那農民也不會主動去大量種植,如果在市面上大規模收購,又會進一步抬高收購價格,讓本土優勢進一步喪失。

    因此必須想一個辦法,讓農民種植紫花苜蓿和番薯,又要保證價格不會上升。

    突然他靈光一閃。

    要知道目前的國內種植業中,肥料支出絕對不小,而燧人公司剛好生產大量的有機肥、高氮有機肥、鉀肥。

    那可不可采用肥料補差價?

    讓農民以番薯、番薯葉、苜蓿,獲得低價肥料的采購配額,同時低價肥料,又會進一步壓低農產品生產成本,產生一個明顯的價格優勢。

    將這個想法記錄下來,這目前只是一個粗糙的構想,很多細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比如兩者的兌換比例,如何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如何讓農民相信,以及如何管理,和消化這些飼料原材料。

    這些情況,都必須考慮到。

    對于這個方案,他會讓蔣海霖帶人調研,然后完善具體細節。

    在初步設想中,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為紫花苜蓿,單位畝產非常大,還可以適應鹽堿地,不占用糧食耕地,在北方地區有推廣潛力。

    而番薯同樣可以不占良田,單位畝產也非常大,在山地面積眾多的南方地區,甚至北方地區,都具備巨大潛力。

    只要操作合理,飼料的原材料成本,就可以獲得有效的壓縮,進而促進養殖成本的下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