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納米崛起》
第(2/3)頁
這其中涉及到幾個問題,那些國家要減排?碳排放的各國配額是多少?如果超出了配額,又該如何處理?
在這些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碳排放配額的分配,以及日后的碳稅問題。
其中一名主持會議的高層,開口問道:“黃先生,您對于波恩會議的氣候草案,有什么建議嗎?”
放下草案,黃修遠直接回道:“就草案的內容來看,如果簽署了這份協議,我們不要說發展經濟了,和實現偉大復興,就是民眾溫飽,都將成為是一個問題。”
隨即他摘要了波恩會議草案中的一些重要數據。
如果按照草案來,這意味著發達國家將獲得56%的碳排放配額,而所有的發展國家,分剩下的44%。
更加不公平的事情,是發達國家的人口只有發展國家的一半不到,最后一計算,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是發展國家的2.3倍。
這相當于發達國家,先天就比發展國家富裕2.3倍,甚至永遠領先于發展國家。
作為人口大國,又是排放總量比較大的國家,華國在這一次氣候大會上,基本就是西方國家的靶子。
丁院士站起來,情緒激動的說道:“修遠說得沒有錯,碳排放權基本等同于發展權,如果我們退步了,那就是簽署了一份史上最不公平的不平等條約。”
“可是現在我們的碳排放總量上,確實處于相當被動的局面,成為了西方國家指責我們的借口。”另一個智庫學者憂心忡忡的說道。
黃修遠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我看來,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其實并非沒有可能,但是我們不能按照西方人的路線走,不然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對藍色時代的綜合回收技術,我想具體了解一下,不知道黃先生是否方便?”一位高層抬了抬眼鏡問道。
黃修遠來到會議廳的講臺上。
“我們的綜合回收技術,是建立在一種特殊材料上,通過這種特殊材料,可以實現分子、原子的分離收集……”
“而有機廢物的練氣技術,則可以將本來無法利用的有機廢物,變成我們需要的燃料和有機肥。”
“目前國內的禽畜糞便,年排放量在32億噸左右,而且年增長率非常大,加上枯枝爛葉、農作物殘渣、工廠有機物廢渣,全國每年排放的有機廢物,預計在50億噸左右。”
“50億噸有機廢物,可以提煉液化氣4.5~4.8億噸,有機肥9~10億噸,純凈水35~36億立方。”
“這就是藍色時代的循環經濟。”
在場眾人都被黃修遠的話,震撼得有些目瞪口呆。
第(2/3)頁